以生为本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
谢梁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629000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点逐渐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
因此,在“以生为本”的视域下,如何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本文通过探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启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以生为本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内涵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需求
数学学习不应仅仅是一个机械的知识积累过程,而应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数学情感的过程。以生为本的课堂强调教师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增强自信心。
(二)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训练。高效课堂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要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设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提升思维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与多元发展
以生为本的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的集体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水平,设计适应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强化师生互动,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高效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提供知识的引导,更要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思考,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通过师生互动,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情境创设与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们对于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缺乏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情境创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欲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确定地面位置的经纬度,经度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 轴坐标”,纬度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y 轴坐标”。又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 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次销售活动中,某商店销售一种商品,每件成本为 20 元。经市场调查发现,当售价为 30 元时,每天可售出 50 件;售价每上涨 1 元,每天的销售量就减少 2 件,假如你商店经理如何定价才能获取是大利润?”等等问题。这一类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次函数”的意义,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对问题的思考动力。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不仅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如何分配资源,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更深入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式教学与问题解决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应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讨论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例如,在讲解代数方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10 个苹果,给了朋友3 个,还剩下几个?”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实际上与代数方程的概念紧密相连。学生通过思考这一问题,能够逐渐过渡到代数方程的学习中,理解如何通过方程来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三)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发展
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促进学生在个性化发展中的进步和成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发展其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四)师生互动与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授,更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题策略,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要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思路,如何聆听他人意见,以及如何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数学问题,拓展思维,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语
在以生为本的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更依赖于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敏感洞察。通过情境创设、启发式教学、差异化教学、师生互动和形成性评价等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将进一步深化,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鹏 .“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09):164-166.
[2] 黄 秀 娘 . 初 中 数 学 跨 学 科 作 业 设 计 策 略 研 究 [J]. 考 试 周刊 ,2025,(1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