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从阅读到写作

作者

王舒涵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淮安 223300

第一章 引言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将《红楼梦》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提升其语言表达与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功利化、教学资源受限等原因,审美教育的地位往往被忽视或弱化。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也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文化品位”的要求相背离。因此,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审美教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

《红楼梦》在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为学生提供了感知中华文化美感的契机。因此,将《红楼梦》纳入审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究《红楼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路径。通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维,从语言模仿到创意表达,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理解和独特的创作意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章《红楼梦》阅读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深入的文本分析,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转化过程中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提升。

2.1 阅读教学中审美意识的激发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第一步。针对《红楼梦》的教学,应注重从情感和语言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充分体验文本的美感 [1]。

2.1.1 通过情感共鸣激发审美意识

《红楼梦》的情感描写细腻真实,是触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例如,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自卑与忐忑,贾宝玉与林黛玉间深沉复杂的情感纠葛,都可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代入人物视角,通过角色共情感受情感的深度。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讨论环节,如“林黛玉为何总是表现得如此敏感?”、“贾宝玉的叛逆是否与家族文化矛盾有关?”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角色的心理与行为,从而在体验情感的同时,初步感受到文本的艺术魅力。

2.1.2 通过语言品味激发审美意识

《红楼梦》的语言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塑造。例如,第五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段,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才华,还通过诗词的形式凸显了语言的美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朗读这些经典段落,引导其品味遣词造句的艺术性。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仿写,模仿曹雪芹的描写手法,尝试将个人的生活体验融入文学语言中,从而加深对文本语言之美的理解。

2.2 文本细读与学生审美体验的深化

在学生审美意识被激发后,深化其审美体验是教学的进一步目标。文本细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

2.2.1 通过比较阅读深化审美体验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美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例如,可以将《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对话与其他人物的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人物语言风格的差异。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还能帮助其建立起更为广阔的文学审美视野 [2]。

2.2.2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审美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片段或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对红楼梦中的诗词创作感兴趣,可以研究“贾宝玉在诗词创作中的特点”,有的学生可能对女性角色感兴趣,可以分析“王熙凤与林黛玉的审美形象对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其在自主分析与表达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3]。

第三章《红楼梦》写作教学中的审美能力提升

阅读是学生感受美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生创造美的实践。《红楼梦》的写作教学应注重从模仿到创新的渐进式路径设计,通过文本仿写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创造力以及文学素养。

3.1 从文本模仿到创意写作的路径设计

写作是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个人表达的重要过程。本章将从模仿写作与创意写作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审美思维,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教学目标。

3.1.1 模仿《红楼梦》的语言风格

《红楼梦》的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其人物对话、景物描写和叙事方式都体现出独特的文学风格。例如,林黛玉的语言细腻多愁,贾宝玉的语言率真细腻,王熙凤则以尖刻幽默著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人物语言风格,分别撰写某人物的日记或对话场景,通过模仿理解语言与人物性格的紧密关系。

3.1.2 在模仿基础上实现语言创新

模仿是手段,创新是目标。在完成语言模仿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红楼梦》的语言风格与自己的写作风格相结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创意表达。例如,可以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移情”的方式尝试从不同人物视角叙述某个事件,例如用贾母的口吻回忆贾府的兴衰,用香菱的角度描述诗社活动。这种写作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内涵,通过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激发审美体验 [4]。

3.2 写作实践中审美思维的拓展

写作不仅是语言表达的练习,更是审美思维的实践与拓展。在《红楼梦》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综合性写作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综合性写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红楼梦主题创作比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与再现《红楼梦》的艺术魅力[5]。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尝试以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表现作品中的情感与主题。同时,可以通过合作写作的形式,将学生分组完成“改编红楼梦”任务,如将某一场景改编为现代背景下的短剧,并进行表演。这样的综合性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审美体验,还能激发其文学创作的兴趣与热情。

第四章 结论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全面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本论文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红楼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造力。本研究强调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相辅相成关系,指出了《红楼梦》作为教学资源的独特价值。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红楼梦》的审美教育与其他学科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可以尝试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红楼梦》的全球意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与文化理解力。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我们可以让《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学生带来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与审美感悟。

参考文献:

[1] 马群梅 . 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2007(5):1.DOI:10.3969/j.issn.1004-0498.2007.05.016.

[2] 李秋锦 . 让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感受美——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探索[J]. 速读旬刊, 2017.

[3] 张玉妹 .《红楼梦》整本书专题阅读教学探究 [D]. 西南大学 ,2021.

[4] 李华.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语文教学与研 究 , 2019(19):3.DOI:10.3969/j.issn.1004-0498.2019.10.017.

[5] 薛艳 . 中学语文教材中《红楼梦》选文教学研究 [D]. 天津师范大学 ,2018.

作者简介:王舒涵(2004.7),女 汉族 江苏无锡人,学生,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