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模式在建筑光伏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陈晨
郑州裕中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郑州市 450000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建筑光伏(BAPV/BIPV)工程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实现形式,正迎来快速发展。然而,传统施工模式因设计、采购、施工环节割裂,易导致工期延误、成本超支及技术衔接不畅等问题。EPC 模式通过整合全流程资源,能够提升工程效率与质量,但其在建筑光伏领域的应用仍面临一系列挑战[1]。本文基于 EPC 模式的核心优势,结合建筑光伏工程特点,探究其应用价值与实施路径,旨在为行业提供高效、低碳的解决方案,推动建筑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EPC 模式在建筑光伏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意义
(一)优化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
EPC 模式通过全周期统筹,打破了传统分阶段管理的壁垒[2]。在设计阶段,总承包商可结合采购可行性及施工成本进行方案优化,避免因设计变更导致的资源浪费。例如,通过集中采购设备与材料,利用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采用标准化设计减少定制化需求,进一步压缩成本。此外,固定总价合同机制使业主方预算可控性增强,承包商通过协调各环节,缩短工期并减少变更成本。
(二)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
EPC 模式赋予总承包商技术整合的主动权,促使其在项目中引入技术以提升竞争力 [3]。例如,通过BIM 技术实现设计- 施工协同,或采用智能运维系统提高发电效率。同时,EPC 模式推动了行业标准化进程:通过制定统一的设计规范、施工验收标准及模块化配置方案,减少了因标准不一导致的质量差异。标准化既便于后期维护,还通过技术复制加速了光伏工程的规模化应用。
二、EPC 模式在建筑光伏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设计主导,实现高效协同
1、深化设计前置管理
在项目初期,需将设计工作提前介入,考虑建筑光伏工程的特殊性。设计团队应深入了解建筑结构特点、用电需求、周边环境等因素,将光伏系统与建筑本体进行一体化设计 [4]。例如,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角度,确保其既能接收阳光,又不影响建筑的美观与使用功能。同时,提前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避免后期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返工。此外,还需做好设计交底工作,让采购、施工等团队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与技术要求,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建立跨专业协作机制
建立跨专业协作机制是打破各环节壁垒、实现高效协同的重要保障。建筑光伏工程涉及建筑、电气、光伏等专业领域,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很重要。EPC 总承包商应牵头成立跨专业协作小组,成员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监理等专业人员。定期召开协作会议,及时沟通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若遇到与建筑结构相关的问题,可及时与建筑专业人员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时,能迅速反馈给设计团队,共同研究调整方案。通过这种跨专业的紧密协作,可减少信息传递不畅带来的问题,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二)严格采购管控,保障材料质量
1、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EPC 总承包商应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机制,对供应商进行筛选与管理[5]。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考虑其资质、信誉、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价格以及供货周期等因素,选择那些实力强、信誉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协调,及时掌握材料的生产进度与库存情况,确保材料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供应。此外,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例如,对于用量较大的光伏组件、逆变器等设备,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吸引更多供应商参与竞争,从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如表1 所示。
表1 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2、强化材料质量监督
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执行质量标准与验收程序,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检验。首先,在签订采购合同时,需明确材料的质量标准与验收要求,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供应商。其次,在材料到货后,由专业的质量检验人员按照相关标准与合同要求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方面。对于关键材料与设备,还应进行抽样送检,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要坚决予以退货,并追究供应商的责任。同时,建立材料质量追溯体系,对材料的采购、检验、使用等环节进行记录,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源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规范施工流程,确保工程安全
1、标准化施工技术应用
EPC 总承包商应根据建筑光伏工程的特点与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技术标准与操作规程,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在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交底,使其熟悉施工技术标准与操作规程,掌握施工技术。例如,在光伏组件安装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与安装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组件的安装角度、间距符合要求,连接牢固可靠。在电气线路敷设过程中,遵守电气安装规范,确保线路连接正确、绝缘良好。同时,要推广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提高施工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例如,采用机械化安装设备进行光伏组件的安装,可提高安装效率与精度,如图1 所示。
图1 标准化施工技术应用

2、动态化安全管理
EPC 总承包商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控。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与处理安全隐患。对于高空作业、电气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应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与技能,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此外,根据施工进度与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安全管理措施,实现动态化安全管理。例如,在遇到恶劣天气时,需立即停止室外作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四)完善运维衔接,提升项目效益
1、构建智慧运维体系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运维已成为建筑光伏工程运维管理的发展趋势[6]。EPC 总承包商应在工程建设阶段就考虑运维需求,为智慧运维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在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安装监测设备与传感器,对光伏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电量、设备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同时,建立光伏系统运维管理平台,将监测数据传输到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及时发现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当监测到某一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异常时,运维人员可通过平台迅速定位故障位置,并进行维修更换,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光伏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运维计划,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2、明确责任与保修条款
在 EPC 合同中,需明确各方在工程运维阶段的责任与义务,以及保修范围、保修期限与保修责任等内容。EPC 总承包商应按照合同要求,在保修期限内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免费维修与处理。同时,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响应业主的运维需求,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例如,当业主发现光伏系统出现故障时,EPC 总承包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派人到场进行维修,确保系统尽快恢复运行。通过明确责任与保修条款,可有效避免在运维阶段出现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EPC 模式在建筑光伏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为行业提供了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高效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其应用意义,本文论证了该模式在提升工程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价值。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提出的设计协同、采购管控、施工规范及运维衔接等策略,为建筑光伏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可行性路径。研究表明,EPC 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实现建筑与光伏系统的深度融合,对实现 " 双碳 " 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未来,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EPC 模式在建筑光伏领域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提供新的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虎 , 李海龙 . 基于 BIM 的光伏工程 EPC 总承包模式的优化管理应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22):82-84.
[2] 陈献军 .EPC 模式下的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管理措施研究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25,13(19):92-94.
[3] 陈议江 .EPC 光伏电站工程建设管理探究 [J]. 现代工程科技 ,2024,3(13):121-124.
[4] 彭守强 . 从合同管理视角提升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质量 [J]. 云南水力发电 ,2023,39(6):187-190.
[5] 祁林攀 , 王丹丹 , 韩毅 , 等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 EPC 项目一体化融合管理研究——以某电力行业大型设计院项目实践为例[J]. 项目管理技术,2024,22(1):29-33.
[6] 王卫华 .EPC 模式在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2024(13):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