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本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周永娟 穆亚楠 黄桂萍 杨利娟
东明县第七小学 274500
前言:课本剧这一近年来在小学语文课堂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它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升诸如语言表达、合作和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的作用,是经由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语言、理解文本并体验情感的平台,从而助力学生能够在互动过程中对课文理解得以加深。而本文所探讨的,正是课本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那些能够为教师提供指导,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课本剧,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应用策略。
一、立足文本特性,精准改编剧本内容
课本剧的改编是以语文教学目标作为核心,在尊重文本原本意思的基础之上开展创造性转化工作,对于叙事性课文诸如《西门豹治邺》而言,采用“情节浓缩法”的方式,把“调查民情—惩治巫婆—兴修水利”这样的主线进行保留,同时补充一些契合人物身份特点的对话,凭借语言训练这一手段去强化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而抒情类文本就像《秋天的雨》,则是适合运用“意象可视化”这种改编办法,将其中的比喻句转化成为舞台场景,使得学生能够在表演过程当中体会到修辞所带来的效果。在改编的时候留下“语言留白”部分,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保留创造的空间。针对古诗类文本比如《游子吟》,采用“时空对话”这样的结构方式,设置古代与现代不同的场景,通过台词之间的对比来深化对于情感的理解。在剧本结尾处设置“诗歌吟诵”这样一个环节,从而实现表演与朗读两者的融合。
二、聚焦角色塑造,深化语言与思维训练
课本剧教学的关键部分是角色塑造,得引领学生从“形似”到“神似”,达成语言运用跟思维进步的双重提高。在教学《武松打虎》的时候,用“角色分析三步法”:第一步,圈出描写武松“赤手空拳斗猛虎”的重要词语(“轮起梢棒”“揪住顶花皮”“乱踢乱打”),探讨动作背后的内心活动 —— 从最初的“酒意上涌”到遇险时的“惊出冷汗”,再到搏斗时的“狠劲迸发”。第二步,设计独特的台词,比如武松面对猛虎时可加上“这厮倒来得凶狠,某家偏要会会你!”这种既显豪迈又藏紧张的话,感受人物勇猛中带着机敏的性格。第三步,借由“同样一句台词用不同语气”的对比表演(像武松打完老虎后说“这厮终于没了气”的时候,用虚脱的喘息或骄傲的扬声传达不一样的状态),弄懂语言表达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针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角色标签法”降低表演难度。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时,为每个角色设计标志性动作与台词:狗熊捶着胸口喊“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啦!”,老虎晃着脑袋补充“得说清楚什么时候开!”。学生在模仿中掌握对话句式,同时通过“角色接龙”游戏(一人接一句台词,轮到大灰狼时必须加上“嗷呜”的吼声)训练倾听与表达能力。
高年级教学《红楼梦》选段(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可引导学生从服饰、神态、语言三个维度塑造角色:刘姥姥的“粗布衣裳”与贾母的“锦绣华服”形成视觉对比;设计刘姥姥“睁大眼睛东张西望”的神态细节,对应课文中“没见过这般世面”的描述;让刘姥姥说“这园子里的草都比俺家的庄稼金贵”这类带着乡土气的台词,与鸳鸯等人的文雅语调形成反差。通过这样的角色塑造,学生既能体会不同阶层人物的语言特色,又能理解社会背景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三、优化课堂实施流程,实现“学 — 演 — 悟”闭环
课本剧教学需要搭建起“文本研读 - 排练表演 - 反思提升”流程,不能变成纯粹娱乐活动。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上课前那段时间专注于研读文本:分析讲“船夫驾驶技术厉害”的段落,把“行船快”“转弯灵便”这类关键的词圈画出来,给设计划船动作提供根据。上课中间排练用“分层指导办法”:基础那层学生掌握“左手拿桨、右手把舵”这些基本动作,进阶的学生添加“快速行驶时身体往前倾”“拐弯的时候侧身压桨”这些细节,结合“两边的建筑像飞一样往后退”这句台词增强表现效果。表演完了开展“双维度反思”:从语言方面评价“有没有准确用上课文里的比喻句子”,从理解方面讨论“为啥说小艇是威尼斯的‘生命线’”,让表演成为加深认知的载体。
课堂上时间分配需要科学规划,可以用“10 分钟研读加上 20 分钟排练再加上10 分钟表演跟点评”这种模式。为了提高效率,提前制作“剧本支撑框架”:给角色台词标注语气提示(像【生气】【温柔】)、舞台提示(像【走向前】【挥手】),降低学生组织的难度。碰到复杂的课文,可以先进行“片段表演”,像《草船借箭》重点演“诸葛亮向周瑜立下军令状”这个场景,再慢慢扩展到整个剧。
用多媒体工具帮忙实施能提高成效。排练时候播放跟课文情景搭配的背景音乐(像《武松打虎》配让人紧张的鼓点),表演完拿手机录视频再回放,让学生瞧瞧“自己语气是不是跟角色相符”“动作有没有把情感表现出来”。靠能看见的反馈,学生能更直接地发现问题,像“鲁肃台词太死板,没体现出老实厚道的性格”。
总结:总的来讲,课本剧用在小学语文教学里头,不光让课堂形式变丰富,还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以后,我们盼着在教育实践里不停摸索和完善课本剧的应用办法,让它变成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给学生语言学习和综合素养发展提供更有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宗 丽 娜 . 课 本 剧 在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策 略 探 究 [J]. 智力 ,2025,(12):108-111.
[2] 陈艳君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04):153-156.
[3] 丁玉有 .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J]. 教师博览 ,2025,(03):47-49.
[4] 韩莹玉 .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河北师范大学 ,2023.
[5] 龙诗平 . 试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