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苏长钦
晋江市英林中学 362256
前言
“自主监控”对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初中阶段的语文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学。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和探究中,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本文皆在探究初三语文自主学习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本文以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课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高考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初中语文教师们的阅读教学目标太过强烈,过分强调初中阶段的学习技能,忽视了阅读教学自身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效果[1]。此外,从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方式来分析,初中的语文教师通常采用的都是纯粹的教师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没有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导致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效率太差。第三,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中,存在着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够,课堂的阅读气氛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育改革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初三语文自主学习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问题”是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最好动机,它能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2]。所以,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中要注意“问题”的作用。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各种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进行感知和体验,帮助他们主动、独立地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
例如,在教授《故乡》时。在教学前,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放一段费翔教师写的歌曲《故乡的云》,然后让他们欣赏歌曲中的“家乡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白云不断呼唤着我 ... 家乡的云朵,治愈了我的伤口。”在音乐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这首歌曲的主旨是什么,还是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利用上述情境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加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来。在“思乡”两个字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进入文章:“我们来看一看鲁迅《故乡》。”通过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主动地探索文本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资料。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因地制宜,精选习题
在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首先要明确选择的习题要满足中考的命题特征,采用专项复习的方法来进行训练,在选择作业之前,教师要对以往的中考试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从中归纳出规律,这样才能切实地给学生们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并归纳出它们的规律,让他们在做题的时候真的能领会到它们的意思,得到教师的指点,最后掌握答题技巧。由于在中考的时候,每个地区的语文试卷都是有区别的,因此,教师们在挑选题目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条件,参考往年的试卷,找到适合自己地区的中考特色,开展有针对性地练习。例如作者在查阅文献时,就注意到最近几年的古代语文考试中,课堂上的文言文的阅读部分已经被渐渐淡化,大部分都是通过课堂内外的比较阅读来进行考试。例如,《小石潭记》《石渠记》这两部古代文学作品,而在当代汉语的阅读理解方面,大部分都是以当地的题目来出题,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把本地区的命题思想和特征都摸清楚,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特征的练习题目,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最有用的练习了。
(三)设置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更多的教师认识到了课程的变革和变化,纷纷进行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而“小组协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协调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差别,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整体素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所学的知识,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关的问题,并通过分组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自学水平。
比如,当教师讲解《范进中举》时,有几位同学不明白范进中进士后精神失常,以为是过于夸大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用“范进中进士之后高兴得发疯”为话题,让每一组都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选出最佳解说。在此分析时,建议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些实际的历史材料,来剖析作家这么做的用意和益处,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对“范进中进士发疯”一事作出客观全面的探讨和剖析,再派人来发表本小组的意见。在这种探索性的题目中,要让学生了解到作家的创作背景,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还有课文中的一个人——范进,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想学”和“自愿学”的心理趋向,又能提高他们的自学水平。
(四)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
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与创新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也要注重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多做一些阅读练习,这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在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中,初三的语文教师要把自己学到的课程内容与当下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结合初中学生在不同的语文学习阶段的发展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在融入课本知识的教学情境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故事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故事中的语言意义和情感特征,感受到语言之美,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在与当下热点相关的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可根据今年的疫情特点,设定具有主题属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对抗疫病的大环境中,了解祖国的精神和中国的强大,从而培养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要重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们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持续的改进,从对学生的学习感兴趣出发,确定了自己的学习主题,对语文问题进行了设定,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曾国权 . 对于提升初三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J]. 中华辞赋,2019(09):53.
[2] 文玉珍 . 初三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 [J]. 江西教育,2017(1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