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阅读在幼小衔接大班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张文君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龙坑培英幼儿园 563100
一、引言
在明确分享式阅读在幼小衔接大班幼儿阅读教学中具有可行性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其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应用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切实提升教学质量;科学的效果评估则有助于检验教学成果,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关于分享式阅读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应用实践与系统效果评估的研究仍有待丰富,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白,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参考。
二、分享式阅读在幼小衔接大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
1. 故事分享会
定期组织故事分享会,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绘本故事,在活动中向同伴讲述。在讲述前,教师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深入理解和加工,如设计故事角色的动作、语气等。例如,在分享《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幼儿可以模仿小兔子和大兔子的动作,用充满感情的语气讲述故事,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如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情节或从故事中获得的感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2. 阅读小组合作
将幼儿分成若干阅读小组,每组围绕同一本绘本或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在小组活动中,幼儿可以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问题,如角色的性格特点、情节发展的合理性等。例如,在阅读《好饿的毛毛虫》时,小组成员可以一起讨论毛毛虫为什么会变成蝴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相互启发,拓展思维,同时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巡回指导,适时引导幼儿深入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同观点。
3. 亲子阅读分享
加强家园合作,开展亲子阅读分享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活动,如举办亲子绘本表演活动。家长和幼儿共同选择绘本,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排练。在表演过程中,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能够增强亲子关系,同时家长也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活动结束后,组织家长和幼儿进行阅读心得分享,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让家长更加重视幼儿的阅读教育。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分享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教师不再主导整个阅读过程,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开放性问题等方式,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和思考。例如,在绘本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出“你从封面看到了什么?猜猜这个故事可能发生了什么?”等问题,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在幼儿阅读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观点,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支持幼儿深入探究阅读内容。同时,教师也参与到幼儿的讨论中,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
(三)个性化阅读指导
每个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教师需要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通过观察和评估,了解幼儿的阅读水平和特点,为幼儿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绘本,如科普类、寓言类绘本,鼓励他们深入分析和思考;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选择简单易懂、画面生动的绘本,帮助他们建立阅读信心,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识字困难、理解障碍等,进行个别辅导,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三、分享式阅读在幼小衔接大班教学中的效果评估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阅读兴趣:通过观察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偏好等方面进行评估。例如,观察幼儿在阅读区停留的时间、是否主动借阅图书、对不同类型图书的喜爱程度等。
语言能力: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丰富性以及倾听理解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幼儿在故事分享、小组讨论中的发言情况,以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情况来判断其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幼儿在倾听同伴发言时的专注程度、对故事内容的复述情况等评估其倾听理解能力。
社交能力:评估幼儿在阅读小组合作、亲子阅读分享等活动中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例如,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够尊重他人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在发生意见分歧时能否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等。
思维能力:关注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分析、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深度、对情节发展的预测能力、对角色行为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
(二)评估方法的选择
观察法: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持续观察幼儿在分享式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和情感反应。观察可以采用定点观察和追踪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发展变化。
问卷调查法:设计针对幼儿家长和教师的问卷,了解他们对幼儿阅读兴趣、能力发展的看法。问卷内容包括幼儿在家中的阅读习惯、家长对分享式阅读的认识和支持程度,以及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到不同视角的反馈信息,为评估提供更全面的数据。
测试法:在实施分享式阅读教学前后,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测试和阅读理解测试。语言能力测试可以包括词汇量测试、句子表达测试等;阅读理解测试通过让幼儿阅读简单的短文或绘本片段,回答相关问题,评估幼儿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比前后测试结果,直观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成果。
(三)评估案例分析
以某幼儿园大班开展分享式阅读教学一学期为例进行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主动阅读的时间增加,对不同类型的绘本表现出更广泛的兴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普遍反映幼儿在家中更愿意分享阅读内容,语言表达更加丰富。测试结果表明,幼儿的词汇量平均增长了 [X]%,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显著提升。在社交能力方面,幼儿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更好地与同伴沟通协作,冲突发生频率降低。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分享式阅读在幼小衔接大班教学中的积极效果。
四、结论与展望
分享式阅读在幼小衔接大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成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角色转变和个性化阅读指导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思维能力。科学的效果评估体系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反馈,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分享式阅读的理解和实施水平参差不齐、效果评估的长效性不足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完善效果评估体系,进行长期跟踪评估,深入研究分享式阅读对幼儿后续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幼小衔接阶段的阅读教学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爱梅 . 名著分享式阅读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西游记》阅读分享会为例 [J]. 甘肃教育 ,2022,(15):117-120.
[2] 张德贤 . 绘本分享阅读提升中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验研究 [D]. 安庆师范大学 ,2024.
[3] 邓诚恩 . 婴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策略思考——基于互动式分享阅读理念[J].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01):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