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邵黎
烟台蓝天智慧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300
在城市建设中,现代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不仅满足市民日常游憩需求,更在塑造城市形象、优化人居环境中起关键作用。但当前设计存在风格同质化、创新性不足的问题,难以彰显地域文化特质。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积淀了包括传统建筑、诗词、绘画等在内的深厚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些元素融入现代园林设计,既能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又能赋予景观独特性与文化感染力,为市民构建富有文化底蕴的生活空间。
一、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一)传统符号与图案文化的借鉴转化
当前建筑和设计行业中,优秀传统文化符号与图案应用广泛。以龙、凤为代表,龙象征权威尊贵,凤寓意和平幸福,二者经创新转化成为现代园林的重要元素。如杭州西溪湿地艺术园的标志性建筑,通过提取重构龙凤元素,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契合现代审美;其景观雕塑采用不锈钢等新型材料,深化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递出民族精神内涵。北京故宫九龙壁作为传统图案应用的成功范例,为现代园林提供了借鉴——在运用现代技术时融入传统材料,可增强园林的文化底蕴。
此外,如意图案常用于现代园林的栏杆、花窗、铺地等部位,寄托美好祝愿。苏州拙政园的部分栏杆采用如意造型,线条流畅大气,既保障游客安全,又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国结寓意团结幸福,其图案被转化应用于园林灯具、景观小品等,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祥云、回形纹也是常见元素: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庭院墙面,以分明线条刻画祥云,富有文化艺术感;回形纹象征绵延不息、生命永恒,多应用于地面铺装和墙面装饰,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生命延续与永恒的追求。
(二)传统汉字元素的直接运用和延伸表达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时可直接提取汉字形态。由于大部分汉字为象形字,设计水系板块时,可按“水”字外形曲线设置结构,既浅显易懂又增添文化韵味。还可通过雕刻、铺装等现代手法,让汉字以立体或平面形态呈现于地面、墙面等位置。例如河北正定园博园,部分小径砖石布局仿照行书“游”字设计,游客行走时宛如顺着笔画漫步,既提升了游览趣味,又加深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认知,实现了传统汉字元素与游览路线的有机融合,兼顾功能性与文化艺术价值。
除直接运用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还对传统汉字元素的语义进行延伸表达。比如通过种植竹、梅、松来展现“岁寒三友”的文化意象,它们分别象征坚韧、高洁、常青的品质。这种设计使汉字语义借植物显现,景色优美且富有文化特色。以上海古猗园为例,其在角落种植郁郁葱葱的竹林,搭配几株红梅与青松,形成“君子园”景观。观赏者至此,会联想到“岁寒三友”所蕴含的君子之义,感受到园林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用心。
(三)传统绘画文化的审美诠释与意境营造
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画家以笔墨抒发情感与心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可借鉴传统绘画的意境营造技巧,如障景、借景、框景、对景、夹景、分景等,用山水、花草等实景为游客营造美妙意境。
障景通过合理布局假山、屏风、植物等遮挡物,使部分景观不易被窥见,形成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空间感,吸引游客探索。借景则是借用周围自然与人文景观,拓展园林空间,丰富景观内涵。框景是将景色用窗框定成生动画面,吸引注意力,例如上海豫园复廊的漏窗,将假山、亭台、花草等框入其中,且每个窗框的景色与角度不同,尽显框景魅力。
此外,对景、夹景、分景等古典造园手法也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园林。对景是将景观两两相对,营造平衡感,使二者相得益彰;夹景通过植物、建筑等元素突出某一景观,其他作为辅助;分景从空间上划分园林为多个风格不同的区域,满足游客个性化审美需求。
(四)传统诗词文化的诗意底蕴与景观韵味
引入经典古诗词能赋予园林景观深厚文化底蕴。按诗词主题设计景观是常用方式,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月亮为主题,设计师可打造月主题庭院:用圆形水池象征明月,配种桂花、柳树等,将诗句画面具象化,让游客赏景时品味诗词意境与情感。
河北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巧妙运用传统诗词元素重现意境:北苑以《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据,用湿地、水鸟、洲渚等要素营造诗句场景,质朴且富生命力;中苑建安和塔,游客登塔可览“悦容春晓图”,尽赏春日美好。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作品《飞花令》,以《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主题,三只白鹿在花岛追逐,踏出带花的古诗词,将传统诗词与花卉、雕塑、现代声光电融合,营造诗意浓厚的景观。此外,现代园林常以书法、雕刻将诗词呈现在景墙、匾额、楹联上。苏州耦园的“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楹联,贴合园主夫妻归隐故事,赋予园林深厚文化特色,让游客透过景观感受诗意。成都桂溪生态公园入口巨石刻有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结合园内绿植、湖水和小径,形成富文化韵味的现代园林空间。
(五)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和谐搭配与景观表达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广泛。中国红象征喜庆与繁荣,常用于门窗、柱子、栏杆等装饰及灯笼、旗帜等小品,为园林增添热烈氛围。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其温室建筑大量运用中国红,与绿植形成强烈对比,玻璃壁面又衬托出红色,营造出古今融合的和谐空间。玉脂白寓意纯洁、高雅与宁静,多见于园林墙面、座椅等部位。上海梦清园将玉脂白用于景观墙,与绿色植物相映,给人简洁清新之感。石材灰代表古朴、稳重与自然,常应用于地面、假山、围墙等,赋予园林厚重历史感。广州云溪生态公园选用石材灰色板材铺地,与周边自然山水构成优美画卷。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科学运用传统色彩,既能装点环境,又能传递文化内涵与精神。依据园林主题和功能搭配色彩,可打造和谐雅致、自然独特的景观。
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效果的策略
(一)深入研究与理解
设计师要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文化内涵、象征意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成功应用的基础。只有充分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起源、历史发展等,才能正确提取其艺术特征,从而更好的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如此,设计师还要时刻注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新时代下的变化,根据群众审美情趣和要求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转化,使其与现代园林景观更加贴合。
(二)创新设计思维
采取跨界合作的形式,将其他领域的设计理念、手法予以借鉴参考,从多个维度、方面实现表达上的革新,进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效果。设计师要摒弃陈旧落后的设计理念,通过查阅书籍、网络阅览等方式对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进行学习了解,构建古今并存、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作品。另外,在信息化时代,还需积极引进数字技术、智能技术,通过此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展现,激发游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时,一定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优先选择环保节能的设计手法和技术设施,提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将能耗降至最低。比如成都的活水公园,其核心理念就是节能环保,特别是其对水资源的利用。该公园设计了一套水生态循环系统,利用了自然界水体自净的规律,将被净化的水直接流入鱼塘。另外,也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让二者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完美呈现。
三、结语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未来城市建筑的必由之路,其展现了国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对具体应用方式和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从而创造出文化底蕴丰厚、风格独特的园林景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乃乾,谷兴华.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13,(0S1):32-33.
[2] 张小乔 .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D].2012.
作者简介:邵黎(1983.09),男,汉 山东省莱阳市,学 本科 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园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