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离子色谱法在化工废水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及方法改进

作者

李娟

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 河南省永城市 476600

引言

化工行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通常含有多种无机离子(例如氯离子、氰根离子、重金属离子等)、有机污染物及悬浮物质。离子色谱法(IC)作为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至今,因其具备在较短时间内同时分离和测定多种阴阳离子的特性,逐渐在水质分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于化工废水分析场景中,离子色谱法不仅能够较好地测定常见无机离子的含量,还可以对部分极性有机离子(诸如有机酸、胺类化合物)进行检测,从而为化工废水的污染评估与治理工作提供较为全面的数据支撑。

1 离子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离子色谱法的分离过程,一般认为与离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以及分子间作用力密切相关。其关键组成部分涵盖离子交换色谱柱、淋洗液输送系统以及检测装置等。当样品溶液注入色谱柱后,其中的目标离子会与色谱柱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可交换离子产生吸附竞争。由于各类离子与固定相的亲和程度存在差异,在淋洗液的洗脱作用下,这些离子将先后从色谱柱中流出。后续通过检测器(较为常用的是电导检测器,此外,紫外 - 可见检测器、安培检测器等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流出组分进行检测分析,通常以保留时间作为定性依据,利用峰面积或峰高实现定量分析,以此完成对样品中多种离子的同步检测。

2 离子色谱法在化工废水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2.1 常见阴离子检测

化工废水中阴离子的组成较为复杂,其中氯离子、氟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及氰根离子等常被列为重点监测对象。

氯离子在化工废水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在氯碱、农药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浓度相对较高。实践表明,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氯离子含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以 Dionex IonPac AS11-HC 色谱柱为分离介质,碳酸钠 - 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作为淋洗液,该方法可使氯离子保留时间较为稳定,色谱峰形呈现良好的对称性,在 0.1-100mg/L 的浓度区间内线性表现良好,检出限可达 0.05mg/L 。

氟离子在含氟化工产品生产废水中时有检出,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当运用离子色谱法进行检测时,选择高容量的阴离子交换柱(如 IonPac AS16),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离子的干扰影响。在实际分析复杂基质的化工废水样本时,氟离子回收率大多处于 90%-105% 的区间范围。

硫酸根离子在化工废水中较为常见,其浓度过高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利用离子色谱法对硫酸根离子进行测定时,通常会与其他阴离子同步分析。通过合理优化淋洗液浓度与流速参数,能够实现硫酸根离子与其他共存离子的有效分离,多数情况下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控制在 2% 以内。

2.2 常见阳离子检测

化工废水中通常存在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阳离子,部分废水体系中或含有铜离子、铅离子、镉离子等重金属阳离子成分。在阳离子检测领域,离子色谱法展现出较为可观的应用潜力。

针对碱金属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与碱土金属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的检测,实践中常选用 Dionex IonPac CS12A 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以甲烷磺酸作为淋洗液,并借助电导检测器进行测定。相关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在约 10 分钟内实现有效分离与定量分析,其线性响应区间较广,对目标离子的检出能力可达 0.01mg/L 水平。在处理高盐化工废水样品时,通过合理调整样品稀释倍数或优化选择高容量色谱柱,有望降低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升数据可靠性。

对于重金属阳离子的检测,离子色谱法与紫外 - 可见检测器的联用技术值得关注。该方法通过衍生化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络合物,进而增强检测灵敏度。以铅离子检测为例,将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作为衍生试剂,结合离子色谱分离与紫外检测手段,能够实现 μ g/L 级别的检出限,或可为化工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监测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3 离子色谱法在化工废水分析中的方法改进

3.1 样品前处理优化

化工废水往往具有较为复杂的基质组成,其中包含的大量有机物、悬浮物、重金属等物质,可能会对色谱柱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分离效果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实际应用经验来看,在运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化工废水时,样品前处理环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下是几种在实践中较为常用的优化处理方法:

固相萃取(SPE):根据具体分析需求,选用合适的固相萃取柱(如C18 柱、离子交换柱),有助于减少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干扰离子。在针对化工废水中痕量阴离子的检测中,采用 OasisHLB 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吸附大部分有机物,一定程度上减轻对色谱柱的污染,提升检测的灵敏度。

膜过滤:通过 0.22μm 或 0.45μm 的滤膜对样品进行过滤操作,能够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从而降低色谱柱堵塞的风险。对于浊度较高的化工废水,先进行离心处理再实施膜过滤,这样的处理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被证明可以进一步提升样品的纯净度。

稀释法:对于盐类或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化工废水,适当对样品进行稀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基质效应带来的影响。不过,在确定稀释倍数时需谨慎考量,避免因过度稀释导致低浓度污染物无法被有效检出。

3.2 色谱条件改进

色谱柱选择:考虑到化工废水基质的复杂性,尝试选用高容量、抗污染性能较好的色谱柱,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分离效果并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以 Dionex IonPac AS23 高容量阴离子交换柱为例,在应对高盐化工废水这类具有挑战性的样本时,其表现出的稳定性值得关注。

淋洗液优化:通过对淋洗液组成、浓度、pH 值及流速等参数进行合理调试,有望改善离子分离效果与保留时间。针对含有多种阴离子的化工废水样本,梯度淋洗模式,比如逐步增加淋洗液中碳酸钠浓度,或许可以为保留时间差异较大的离子(如氟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提供较为理想的分离条件。

检测器改进:在检测低浓度离子时,传统电导检测器可能会受到基质干扰的影响,而抑制型电导检测器在降低背景电导、提升信噪比方面展现出一定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对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离子的检测,离子色谱 -质谱联用(IC-MS)技术凭借质谱的高选择性与高灵敏度,或许能为目标离子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更为精准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基质干扰带来的影响。

结束语

离子色谱法在化工废水成分分析领域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该方法能够同时对多种阴阳离子及部分有机离子进行测定,为化工废水的污染监测与治理工作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技术手段。针对化工废水基质复杂、干扰因素较多等特点,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流程的优化、色谱条件的调整以及联用技术的探索实践,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灵敏度。此外,自动化、智能化离子色谱分析系统的推广应用,也可能在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化工废水成分分析技术向更加高效、可靠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坚 . 基于离子色谱法的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氟氯离子检测与控制策略研究 [J]. 全面腐蚀控制,2024,38(11):84-86.

[2] 张利益,金灿,王赛荣 . 化工园区废水处理中金属离子的化学检测技术研究 [J]. 进展,2024(9):133-135.

[3] 金恩宇,王帅,王文军 . 氯碱化工盐化工业过程中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应用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4(1):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