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措施探讨

作者

彭娜娟

梅州市兴宁市实验学校  514500

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日益提高,培养其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培养良好品质和法治意识的主要渠道,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确立良好价值观的重任。传统单一科目的授课方式无法实现知识贯通、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跨学科学习策略突破了各学科之间的限制,综合多种学科的理念和技术,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更全面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多元学习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观念的理解与践行。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研究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意义深远,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打破单一学科的界限,从不同角度对道德与法治概念进行学习。跨学科结合能提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善的学习框架。跨学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以多样化的、有趣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本身具有吸引力。除此之外,该教学方式还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其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进行自我生活实践,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措施

(一)挖掘学科共通点,整合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主题往往以独立的形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就很难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深层联系。事实上,各个不同的学科间具有许多共同点,把这些共同点挖掘出来并放到教学内容中,能使学生从更全面的视角理解道德与法治观念。如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历史等学科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存在共性[2]。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我家的好邻居》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联系语文教材中描写邻里关系的文章的部分,如《搭石》一课中作者描写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平凡场景,体现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把这些文学元素与《我家的好邻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好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同时,深刻了解社区的和谐相处,并通过富有情感的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加深对这种认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配合历史科目不同时代邻里和谐共存的内容,如古代时农庄居民的合作建设房屋一事例,让学生明白和谐的邻舍是中国传统教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古至今一直延续。通过挖掘学科共通点,融合教育科目,能让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有更深的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二)运用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科融合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体角色大多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很少有主动探究及实践的机会。而项目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有益于各门学科的整合性发展。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建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项目,引导学生调动各个学科学习到的知识完成相应项目。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做聪明的消费者》单元,教师可以设计主题活动——“策划一次环保购物活动”,在此活动过程中运用数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对各种类型的环保购物袋的单价及费用进行估算,并且对比各种类型和大小的折扣方式来制定合理的购物预算。运用美术学科知识,设计环保购物袋的外观,使其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有实用的功能性。在传播环保购物的理念中,使用语文知识进行文案设计,清楚地陈述环保购物的重要性。同时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感悟绿色生活和消费模式合理性的理念,贯穿在活动中策划设计中 [3]。这样的项目学习可以让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 提升学生道德法治素养,并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创设生活情境,强化跨学科实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传统教育方式往往忽略了这个环节,无法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通过构建生活中情境,将学生带入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当中,理解道德法治的重要性以及作用。

教师可以结合课上内容搭建出接近真实情境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我们神圣的国土》为例,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家乡文化旅游节策划”,若学生所在地区举办一次文化旅游节,以此展示本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美食等。学生应该运用地理学知识对本人所处地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进行解说,让游客全面了解本人所在地区的自然情况,运用历史学知识对家乡的人文地理情况如历史兴衰以及名胜古迹背后的故事进行阐释,提升旅游节的文化底蕴。运用美术和音乐学科知识,设计关于旅游节的一些吸引人的海报,同时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节目,在此期间学生认识到热爱家乡、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等道德与法治观念,并且将之应用到实践中。如此,现实情境设置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同感。

(四)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培养综合思维

传统教育模式只是传授道德和法治知识,对于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培养是缺失的。开展主题性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特定问题上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开展研究,实现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学科基础知识点,选择具备探究性的课题,组织学生参与此类活动。例如,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国家机构》单元,设定“走近家乡的政府机构”主题探究活动。由学生分组到所在城市各个政府部门做调查,如民政局、教育局、环保局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制定提问表,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各个组织单位职能、工作流程,并详细录入信息。用数学能力,计算统计单位处理事务数量,对单位工作进行分析成效。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知识撰写电子研究报告并展示研究结果。通过基于研究主题的研学实践,让学生们除了了解国家法律规定的同时,在跨学科学习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是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挖掘学科共通点整合教学内容、运用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科融合、创设生活情境强化跨学科实践以及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培养综合思维等都可以使教育更丰富多彩和有效可行,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寻找教育新入口,将跨学科学校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殷晓婷 . 多方交融 , 高效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22):145-147.

[2] 龚敏 . 融合·体验·实践 : 跨学科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J]. 名师在线 ,2024(32):49-51.

[3] 李平 . 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整合教学策略研究——以“美丽文字民族瑰宝”的教学为例 [J]. 教育界 ,2024(31):137-139.

[4] 赵福利 .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 [J]. 新校园 ,2024(10):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