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三“真”导向下的口语交际教学观

作者

许玮虹

厦门市莲花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0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辩论”,教材提供一组可供辩论的话题,提出辩论前要做的准备和辩论时的主要任务。“小贴士”呈现了本课的口语交际要素,分别为“听出别人说话中的矛盾或漏洞”和“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注意用语文明”。

本课教学,要紧扣辩论时“听”和“说”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围绕观点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选择事例,要求说的时候要“摆事实”“讲道理”,听的时候要能听出对方论证时的问题。

一、何为“三真”?

“三真”就是真交际,真学习,真提升。即“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习真实发生。”

1. 真交际:指在口语交际中,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平时感兴趣的辩题进行辩论。

2. 真学习:指学生的学习过程真实发生,懂得如何摆事实,讲道理,在辩论中如何抓住对方观点的漏洞进行反驳,真正掌握辩论的知识和方法。

3. 真提升:指学生在解决真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过程真实发生,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升的同时思维辨析能力也得到培养,符合学生真实需要。

二、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误区

杭州教师教育学院的汤瑾教授提出当前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交际情境以“假设”为主(假交际)

一是在教师创设的“空”情境中进行着“假”交际。二是情境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有碎片化的倾向。

误区二:交际实践以“单向”为主(假学习)

不少教师都很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出现错把“听说”教学当作口语交际的情况。“听到”和“说出”的信息都呈单向,没有交流,没有互动,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了。

误区三:交际策略以“教授”为主(假提高)

教学时,教师总是喜欢通过直接教授的方法将交际策略告知学生,再通过创设其他的交际情境指导学生用上教给的方法。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让学生如同提线木偶一般进行着僵化的口语交际练习。[1]

三、学情学需分析

本课材中的四个辩题,前两个学生有比较明晰的看法,不需要辩论,后面两个离学生生活较远,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如果按照常规选用教材提供的辩题,创设的情境可能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中口语交际的需求,让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辩论是一堂口语交际课,课堂上学生之间展开的辩论,可能只是一对一的互动,这样只有两个人的交际,体现不了交际的多向性和全面性。

本节课的语文要素是如何抓住对方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进行反驳。“矛盾”体现在哪些地方?“漏洞”又是什么,在辩论中如何抓住?应该怎么反驳?这些都涉及有关“辩论”的具体知识和具体技能,教师要明晰有关辩论的知识和方法,才能在真实的辩论情境中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对于抓住辩论中的“矛盾”“漏洞”以及反驳的具体知识和方法,在语文课程标准和整个口语交际教材体系中都没有明确的表述,需要教师自己建构。

四、我的创新点

我将结合我的课例,进一步阐述我如何在三“真”教学观的指引下,对本节课进行创新。创新点之一:真实问题,真实情境( 真交际)

口语交际活动中话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影响教学的质量,也影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判断口语交际教学话题选择是否科学,主要看话题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有利于教学设计、是否对学生的生活真有帮助。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设计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这样,口语交际活动中既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能帮助学生提升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体验。

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本节课辩论的话题应来自任教的学生,经过课前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梳理出若干辩题,再从这些辩题中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全班性辩论。一是小学生该不该做课外作业?二是家长常常把自家孩子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做好不好?问题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在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进行辩论,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创新点之二:具体知识,具体方法(即真学习)

教材中提到辩论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丰富认识,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什么是摆事实?什么是讲道理?反驳时要求“抓漏洞”,什么是“漏洞”,应当怎么抓?这些都涉及辩论的具体知识与方法。

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与内容中提出: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以上三点,均未涉及“辩论”的知识与方法,就操作性而言不利于给教学者直接细致的指导,容易找不到方向,也就难以保证辩论的效果。通过对《言语交际学》《口语交际学》《论辩原理》等专业书籍的学习,认识到辩论者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实和严密的理论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说服对方。

结合教材的要求和对专业书籍的学习,确定“摆事实”,就是找事例证明观点,事例要符合观点而且要有说服力。“讲道理”,是明确提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最后进行总结,再次强调观点。倾听时,就要根据以上要求,注意听对方是否举例说明,所举例子是否恰当并有说服力,论证时是否说清楚,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这就是“抓漏洞”。

有了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

1. 学会如何摆事实和讲道理。

2. 听出别人观点中的矛盾或漏洞。

3. 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注意用语文明

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可实施可操作可检测,教师有具体知识可教,学生有具体方法可学。

创新点之三:从做中学,在做中练(真学习)

口语交际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的学习过程

可能让语文要素真正在学生身上起作用。“从做中学”是学生习得知识与方法的主要方式。

杜威认为,直接从经验获得的知识是最有影响的。学生在有教育意义的并且是他们感兴趣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习,他们的倾听和表达互动交流就变成尝试与体验,再运用所获取的感性认知去思考、解决口语交际中的问题,提升口语交际能力。课程标准在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提出,“教学活动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从做中学”就有其合理的成分。

基于以上思考,本节课中我尝试让学生进行一对多或者多对多地辩论,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辨析能力,尝试在表达观点的同时如何抓住对方观点的漏洞进行反驳。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学习过程真实发生,知识与方法真正习得。

经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把辩论的方法提炼为:先说观点 + 再说例子 + 解决方法。学生在真实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并掌握知识和方法,落实本课语文要素。

第一个辩题,可以先组织一场辩论,正反双方进行一番唇枪舌剑的交锋,学生们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下真正习得辩论的方法。在小组辩论中,学生们逐渐意识到,要想让本方观点站得住脚,赢得辩论比赛的胜利,就必须要紧紧把握辩论的方法,即先说观点 + 再说例子 + 解决方法。于是,学生将习得并掌握的辩论方法运用于第二个辩题中,学生提出家长常常把自家孩子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做不好。因为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很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如果经常被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容易让自家孩子缺乏自信心,不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家长可以在肯定孩子优点的情况下,给孩子树立一个同龄人的榜样,向他们看齐。

学生从做中学,在做中练,学习过程真实发生,习得和掌握辩论的方法,并且运用于其他辩题之中,体现了新基础教育教结构和用结构的理念。

创新点之四:多元互动,多元评价(真提升)

口语交际的信息交流不同于以往听说教学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呈现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方式。口语交际课堂听说活动在具体生活交际情境中进行,说是有对象有目的的,听是有任务有回应的,听和说的互动循环,方式多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有机结合,拓展口语交际的多维信息。

再说说多元评价。以上是我针对本节课设计的评价表,从评价要点看,可以从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和抓住漏洞,用语文明进行评价。从方式来看,可以自评、互评或者小组评。从评价内容来看,可以评价倾听、表达和应对。从评价角度来看,可以评价知识与技能掌握、过程方法的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是多元而且是多向的。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互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提升。

五、教学效果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三“真”导向的指引下,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习得真正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真实技能的提升。

1. 真交际

本课的辩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学生们的辩论兴趣被激发,热情被点燃,有助于学习过程真实发生,真正达到真交际的效果。

2. 真学习

学生从小学生该不该做课外练习的辩题中真正掌握辩论的知识和方法,懂得如何摆事实,讲道理,促进真实学习的发生。

3. 真提升

学生在多元评价体系的引领下,如何抓住对方观点的漏洞进行反驳的技能得到提升。同时思维辨析能力也得到培养。

结束语

学习永无止境,学生的学习只有在真实问题下、真实情境中,将知识与方法真实的习得,学习过程真实发生,学习技能才能得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汤瑾.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透视及应对策略[J]. 小学语文教学,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