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陈景婵

开平市大沙初级中学 529351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面临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同时,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现代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优化教师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1]。研究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的时代必然性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微课作为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转型,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初中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节奏存在差异,微课具有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便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增强学习主动性和效果,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整体英语学习质量。

(三)推动教育资源公平共享

信息技术打破地域限制,通过微课实现优质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城乡及不同学校间教学质量均衡发展,有助于缩小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与现代化建设,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微课优化词汇教学,提升记忆效率

词汇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而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依赖机械记忆,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记忆效果也较为有限。学生在枯燥的重复背诵过程中,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词汇的实际应用能力也难以提升。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词汇内容与生动的情景、形象的图片和标准的音频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感官刺激,促进了多维度记忆的形成,从而有效提升词汇记忆效率与应用能力[2]。以七年级上册Unit 3 Family ties为例,该单元主要涉及家庭成员称谓及相关词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动画情景,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直观的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配合发音示范和拼写讲解,强化语言输入。具体做法是教师制作或精选包含生动形象动画的微课视频,提前布置学生课前观看并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课堂上,则通过设计小组拼写比赛、角色扮演家庭成员对话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课后,学生可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反复自主复习,巩固所学词汇。

(二)运用微课强化听力训练,增强语感能力

听力是语言学习中极为重要的输入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于提升英语综合能力至关重要。传统听力训练受时间限制,内容较为单一且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续练习。微课则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听力素材,涵盖不同语速、口音和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适应真实语言环境。以七年级上册 Unit 4 “Time to Celebrate”为例,该单元内容涉及节日庆祝和活动安排的日常对话与交流,微课可以整合节日场景的音频素材,如家庭和学校中关于节日准备的对话、庆祝活动安排或同学之间的互动,配合文字提示和图片说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境和关键词汇。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学校教学平台推送微课音频资源,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听写练习或填写相关听力理解题。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情境模拟对话,如模拟节日活动策划讨论、班级庆典安排等,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促进学生对语音、语调和语速的感知与模仿。课后则鼓励学生利用微课资源反复听写,增强听力敏感度与理解能力,从而稳步提高语感和听力水平。

(三)依托微课创新写作教学,激发创作灵感

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环节,常常是初中生学习中的难点,许多学生因思路受限、表达能力不足而感到写作乏力。微课通过展示优秀范文、详细讲解写作技巧及写作过程示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结构,掌握表达方法,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以七年级上册 Unit 6“Fantastic Friends”为例,该单元主题围绕学生的友谊和朋友间的互动展开,微课可以通过朗读优秀范文,解析范文的开头、主体和结尾结构,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描述朋友的特点、友谊的经历以及表达个人情感。教师制作包含范文朗读和结构拆解的微课视频,课前安排学生观看并摘录关键表达和词汇。课堂上,教师组织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朋友和友谊故事发表看法,启发写作灵感;随后分组讨论各自的经历和感受,促进思维碰撞。课后,教师布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结合微课内容完成作文,并利用线上平台或课堂互评方式进行作品分享与反馈。

(四)利用微课丰富口语练习,提高表达水平

口语表达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师生比例较大,学生获得口语练习的机会较少,难以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微课通过提供标准发音示范、情景对话以及互动练习,帮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提升口语流利度和表达准确性。以七年级上册 Unit 5“The Power of Plants”为例,该单元涵盖植物的功能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性,微课可通过生动的视频展示植物生长、传粉和生态作用的场景,示范相关科学表达和描述方式。教师提前推送包含标准发音和情境讲解的微课资源,学生课前观看并进行跟读模仿。课堂上,教师设计丰富的主题口语活动,如分组讨论植物的用途、模拟植物观察记录报告等,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增强口语互动。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进行自主口语练习或制作观察报告,将录音或文字提交至学习平台,便于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与反馈。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微课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合理应用微课,教师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还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微课与教学的融合,推动英语教学不断创新与发展,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 玉 颖 . 新 课 标 背 景 下 微 课 在 初 中 英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J].2023(35):49-51.

[2] 韩华丽 . 浅析双减背景下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J]. 试题与研究 , 2024(2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