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张赫原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市 301799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高校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本文将围绕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展开讨论,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1.1 当前形势下的挑战

改革动能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动力不足,再生活力不够,需要全局性、循环式、系统性的方法来攻坚克难。

协同机制不完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机制尚不完善,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教育实践效果不理想:现有的教育实践效果不理想,亟需通过机制创新来提高实效性。

1.2 新时代带来的机遇

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高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技术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手段,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

社会需求: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健全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2.1 坚持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培育

思想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

实践结合:将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的立德树人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2.2 优化“三全育人”格局与十大育人体系

格局优化:坚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统一,与发挥师范教育优势服务基础教育实际紧密结合,与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联系起来。

体系完善:进一步优化“三全育人”格局,完善“十大育人体系”,抓实“五 个一体化”育人机制,将立德立身立志立行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 就业创业等方面。

2.3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融入教育全过程

学科优势:充分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学术讲座:举办系列学术讲座,邀请知名学者、行业专家进校园,分享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意识。

主题活动: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

3.1 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

课程协同: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推动形成“人人上思政课,科科有思政课、课课是精品课”。

德育渗透:深化学科德育渗透,充分挖掘各学科、各专业、各门类课程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教学改革:做到德育进程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对专业属性的认同,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3.2 深化学科德育渗透与资源开发

资源优化: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一步丰富优化课程资源、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开发建设优质课程。

渠道扩展:统筹利用社会资源,采取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展育人渠道和有效方式。

校企合作:加强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等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经验分享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3.3 创新教育形式与拓展育人渠道

一流课程:依托一流专业,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推动课程育人质量和实践育人成效进一步显现。

金课打造: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金课”,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深入持久生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4.1 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思想宣传: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文化传承: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2 强化“四史”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

历史教育: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忠诚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加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

活动组织:通过组织“四史”知识竞赛、红色文化讲座、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教育创新:注重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平台,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持久和生动有效。

4.3 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阵地

资源挖掘:积极构建广泛且精准、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阵地,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平台搭建:着力通过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结合重要活动、颂扬先进典型、搭建有效载体、拓展资源平台等途径,让青年学生在自觉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

行动转化:强化宗旨意识,养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转化为对党忠诚的实际行动,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五、结论与展望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构建并实践“三全育人”体系,高校可以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高校应继续深化“三全育人”理念,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邵惠敏 . 区域治理 ,2019(46)

[2] 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探究 [J]. 潘华泉 ; 杜坤林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5(02)

[3]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逻辑机理及路径优化[J].王婷婷;向艳.江苏高教 ,2024(01)

[4] 高校党建工作中“三全育人”理念的渗透 [J]. 陈淑媛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S2)

[5]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动力机制探析 [J]. 蒋丽琳 ; 旷永青 . 社会科学家 ,2023(07)

[6] 推进校园文化提能增效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J]. 舒立春 . 中国高等教育 ,2023(Z3)

[7] 高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J]. 李向成 . 中国高等教育 ,2021(23)

[8]“三全育人”与“双创”教育体系改革探析 [J]. 岳莉莉 ; 周龙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4(S1)

作者简介:张赫原(1997-02),男,汉族,籍贯:,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