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全面发展视野下中学生劳动教学案例设计

作者

谭杨平

万州(二中)文德初级中学 重庆万州 404000

在 1848 年 6 月,马克思提出了“劳动最光荣”,还说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一个民族的坚强力量来自于永不停歇的劳动,这是民族稳固的根基。在中学阶段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养成爱劳动、拥有积极劳动品德的好学生。1 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合理实施,教师必须明确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通过了解劳动课程特点及方法,与家庭、社会密切协作,组织学生参加适合的劳动实践,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

一、案例背景

当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大,尤其在经过前段时间的网课教学之后不少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焦虑症状和厌学情绪,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之下,家里家外的事情都被家长们包揽了,导致了他们缺乏劳动素质,不爱劳动、不尊重劳动人民,不珍惜劳动成果;劳动知识缺乏,劳动技能弱,缺乏基本的谋生本领,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凡事习惯于依赖父母,啃老现象严重。那如何通过对劳动课程的设计,使学生产生对劳动的兴趣,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劳动课程可以成为一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活动课程,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基于学校所开展过的“我劳动,我快乐,我独立,我幸福”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月的活动之下,设计本次“劳动最美”的主题教育,将学生亲身的劳动体验与他人的劳动经验相结合,共同去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劳动模范事迹,结合自身的劳动经历谈感想。

2.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白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尊重劳动。

(二)课前准备

1. 了解劳动节的来源;

2. 分组收集与“劳动最美”话题相关的诗歌、故事;

3. 小组制作以“劳动最美”为主题手抄报;

4. 撰写一份劳动心得。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播放歌曲《中国梦·劳动美》引出课题。

2. 主题感知:教师讲述劳动节的来历,各小组代表讲述劳动模范的故事

3. 成果汇报:(1)学生个人分享自己的劳动体会,师生之间进行交流;(2)小组展示以“劳动最美”为题的手抄报,并讲解设计的思路及亮点,师生共同评价,在班级内评选出优胜小组。

4. 才艺展示:“劳动最美”诗歌朗诵会。

5. 主题回归:展示同学们在家校中的劳动实践的精彩瞬间,收集家长对孩子们在家长劳动的评价与感受(在周末“今天我当家‘五个一’”活动中的展现为主),进而揭示本次劳动主题教育的主旨:一个人价值的实现,除了来自于课桌前的学习,还有生活中处处用心的劳动。

6. 拓展延伸:分为书面活动和实践活动。(1)在课后给最美劳动者的一封信。(接收对象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在

这个社会中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

(2)在教室开展“搬家式”清洁。

三、案例分析

(一)挖掘教学的育人功能

在传统的课堂观念中,课堂教学只是作为学科知识传递的中介,忽略了对学生灵魂的滋养。其实,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都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正所谓“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方式。现在的学生备受家人的爱护,缺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成为了无法独立生活的孩子。本课结合劳动节在学生心中树立“劳动最美”的理念,就是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开头导入一曲《中国梦·劳动美》引起学生的共鸣;诵读关于“劳动最美”的诗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撰写劳动心得让学生回顾自己劳动的经历感受;展示小组合作完成的手抄报,感受团结的强大力量;给劳动者写信,对他人的劳动进行一次赞扬与感恩,更是对学生道德情操的一次提升。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把劳动教学的育人的功能放在重要地位,注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让学生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素质。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道德得到提升,人格得到发展,这才是教育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二)体现教学的生活价值

劳动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能能够独立生活的人。当前,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学丧失生活意义,学生成为了一个只会做题的人。劳动教育不同于文化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精神力量,让他们感知到真真正正的生活。“德智体美劳”中的任何一面都能够与生活相接,而劳动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劳树德,在劳动课程中,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班集体荣誉感以及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自愿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之中,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二是以劳增智,劳动课程本身就包含劳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能以自身的体验,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增强智育的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体能支持。三是以劳强体,劳动课程以学生的身体力行为基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达到强健的体魄,促进其身心的协调发展。四是以劳育美,让学生体会劳动之美,感受自己与他人的劳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力,使学生在劳动课程中创建新的美好事物。

劳动教育正迎来历史中发展的最好机遇,教师们要认真学习、扎实工作,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好育人功能与生活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创劳动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薛美 .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落实劳动教育理念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13):22-24.

[2] 颜晓程 , 何云峰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解读与实施建议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2(16):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