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德育教学中
戴红梅
隆回县羊古坳镇中团完全小学 422200
当下,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偏重孩子智育的发展,忽视了劳动的教育,学校出于安全等因素,劳动教育也不敢放手开展,从而导致现在的小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来看,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名思政教师,道德与法治课堂就是我们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有力平台 .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从激情、明理到导行,一环扣一环,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渗透。
一、在小学德育课程中,有效地融入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校开展德育的主阵地。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中国中小学道德与法制必修课的内容包括十个重要的科目,其中 23 个与劳动教学有关。几乎所有的课后拓展都是要通过学生的课外劳动、与学习实践来达成的。在小学的道德和法律课程中,劳动教育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卢梭在《爱弥尔》中指出:一小时的劳动教育比每天的讲述更有价值,它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记住知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指出,新时代要求的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的识记,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他们不仅仅要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奋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造福于社会。劳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学习知识和记忆,它更在于让我们从实际的物质空间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滋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演绎生活,从而洞悉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劳动教育对于德育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解决了德育教育说教、口号的弊端,它将德育的“知、情”落地于“行”。通过不断地劳动实践,促进“意”的达成,它是德育化虚为实的落脚点,生根处,是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化成自己价值取向的必由之路。
二、劳动教育是有效渗透到小学德育中的途径
在德育课堂上,劳动可被视作一种有益的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热衷于工作,并且从中获益。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勤奋和自豪,并且树立起正确的工作理念和习惯。在小学的劳动技术课程中,我们会让学生们接触各个领域,包括日常的农业、建筑、园艺。这些实际操作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还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劳作的乐趣。比如,当我们将一些日常用品比作手工缝纫进行讲解,这些内容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劳作的乐趣。虽然看似简单,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技巧。老师们可以通过实践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如修补鞋带、缝制衣物。这样,学生们不仅会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会独立挑选与鞋带颜色相匹配的棉花,并熟悉如何用它们编织。这样,他们的劳动就不再是原来那样,他们也会更加热爱劳动,并且培养出自主性的良好习惯,这正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劳动过程来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需要系统性的规划和实施,从课堂学习到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有效传播。德育不仅仅是一种空洞的言论,更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实现。在劳动教育中,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它的实施过程却包含着一系列的步骤、联系和科学,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劳动,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例如,在开展手工课时,可以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再利用,制作出具有艺术性的产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在这项教学任务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日常经验,从废旧物品中提取有价值的素材。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表达出来,并且不必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所有的制作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最近,许多家庭和学校都出现了令人反省的情况:当你考得太差时,你被惩罚今天的拖地、洗衣等惩戒;而当你上课不认真时,你被惩罚打扫卫生等处分。如果我们的孩子持续受到如此的惩罚,他将如何理解和尊重劳动?“我又劳动了,因为我犯错了。”和“嘻嘻……他又疲劳了。”、“疲劳是可耻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机会来激发儿童的劳动热情。通过正确的教育,我们希望能够引发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以及他们如何尊重和珍惜它。通过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理念,并且能够学会如何去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为了使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劳动,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加强教育,鼓励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文化活动和公益事业当中,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责任感和勤奋好学的未成年人! 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挑战和机遇,家长和学校应该携手努力,以期望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使他们更加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出良好的工作态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劳动教育既要防止坐在教室里讲劳动,也要防止只有劳动没有教育。要通过真实的劳动体验,身体力行,让孩子得到教育;要挖掘本地文化底蕴,开发乡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丰富劳动实践载体,培育文化自信;要统筹好校内外资源,细化实施指导,提高劳动教育水平。有效利用德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劳动的内驱力,并能恰当地开展劳动方法的指导,巩固劳动技能,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不断践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乃申 .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探微 [J]. 天天爱科学( 教学研究 ),2019(04):181.
[2] 林国鸿 . 以劳益智、以劳辅德—:“劳动伴我成长”理念下的德育初探 [J]. 教师 ,2019(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