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

作者

周洁

重庆市涪陵第一职业中学校

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即职业素养,涵盖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技能和职业思维等方面,中职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职业之时,此时培养职业素养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基础,中职教育里德育教育是重要部分,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职业素养和德育教育在内涵与目标上非常一致,德育教育中的诚信与责任感教育对职业道德的培养很重要且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塑造对职业礼仪的规范也很关键,职业素养和德育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举也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方式。

一、职业素养内涵与德育融合的紧迫性

目前社会对职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情况愈发明显,现在有些中职学生职业意识不强且基本的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都没有,对未来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产生严重的影响,很多企业拒绝录用中职学生,这与中职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那么班主任如何将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有效融合起来就成了中职教育改革的紧迫问题。在平时中职教学中,班主任应该积极探索,寻求中职教学路径,将德育与职业素养相融合,培养出实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

二、当前融合实践的困境

职业素养与德育融合很重要,但在中职教育实际操作里困难不少,很多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没完全落地且对职业素养不够重视,这就使得班主任搞德育工作时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和方法不明确,并且班主任教学常局限于传统课堂说教而没有创新和实践从而调动不了学生积极性,职业素养培养和德育教育普遍割裂且缺乏系统设计实施,导致学生在教育情境里感受不到两者关联,中职班主任职业素养培养能力不足且大多没受过职业指导培训难以把职业素养融入日常管理,这些问题限制了职业素养教育有效施行,得用具体路径方法解决。

三、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探索

3.1 班级管理中融入职业素养

班主任能够把职业素养培养悄然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这可借助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班级活动里设置团队协作任务用以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以主题班会为形式向学生传授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知识,职业化要求可融入班级制度如时间管理、责任分工等,且班级任务完成情况班主任每天能检查,表现好的学生得到表扬从而使其职业意识得到强化。

3.2 课程设置与职业体验融合

班主任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十分关键,提升班主任培养职业素养的能力相当重要。学校得定期让班主任参加职业素养教育培训以学习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并且构建班主任与企业导师的合作体系,将企业专家请来参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指导工作,而且班主任之间要互相交流经验以探索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班主任还要和课程教师合作把职业案例融入课程,在课堂布置虚拟企业任务,让学生按职场规则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班主任可组织学生讨论从任务中学到了哪些职业能力。

3.3 创新德育活动

在平时的中职教学生活中,学校应该创新德育活动,积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比如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可借由模拟职场情景如团队会议、任务分配与完成等来培养,班主任能设计“完成一次团队任务”的班会主题,让学生分工达成任务目标以体验职场角色与责任,将德育融入到团队职业农分工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以及职业水平。德育活动要与时俱进并采用创新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像举办职业素养主题演讲比赛、职业礼仪展示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还可借助新媒体手段如制作职业素养相关微视频、开展线上职业素养竞赛等来增强学生参与感和互动性。

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礼仪、精神文化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等内容,在培养学生责任感、诚信等价值观方面与中职德育存在重叠之处,要探索将职业素养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路径得先明确这一点。班主任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做:设计主题班会模拟团队会议、任务分配完成等职场情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课程教师合作把职业案例融入课程并布置虚拟企业任务让学生按职场规则完成后再组织讨论反思,将职业化要求融入班级管理如时间管理、责任分工之类以强化学生规则意识,定期组织参观企业、与企业导师交流等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里体会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这些路径与课程设计、班级活动、日常管理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并注重与职业化场景相结合,有助于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丽华 . 中职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 [J]. 学周刊 ,2025,(24):13-15.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24.005.

[2] 向红波 .“岗课赛证”体系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数字通信世界 ,2025,(07):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