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融合理念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刘鑫
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 618000
引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是衡量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指标。然而,传统写作教学常孤立于单元整体,忽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写作时面临素材匮乏、逻辑混乱等问题。读写融合理念强调以阅读为语言输入基础,以写作促进语言输出,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架构实现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以主题为线索编排单元内容,为读写融合提供了天然的实践载体。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探讨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实现读写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单元整体架构下的读写融合基础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以单元为单位,围绕特定主题设计阅读、写作、听说等教学活动。每个单元包含多个语篇,涵盖不同体裁和话题,如“人物介绍”“事件描述”“观点表达”等。这些语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还隐含了写作所需的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技巧。例如,在“人物介绍”单元中,阅读文本通过外貌、性格、爱好等多维度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积累相关词汇和句型,如“tall and thin”“outgoing and friendly”“beinterested in”等,为后续写作提供语言支持。同时,单元内不同语篇的体裁差异(如记叙文、说明文)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写作范式,帮助其理解不同体裁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征。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将分散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有机整体,通过主题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建构。在读写融合教学中,单元整体架构为读写活动的衔接提供了逻辑框架。教师可依托单元主题,设计递进式的读写任务,引导学生从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的自然过渡。例如,在“环境保护”单元中,教师可先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再组织讨论活动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最后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知识储备和思维启发,写作则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反思和整合,实现读写能力的相互促进。
二、读写融合在单元整体写作教学中的体现
(一)语言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为写作奠定基础。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文本中的语言亮点,如高级词汇、复杂句式等,并通过仿写、改写等活动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例如,在阅读“旅行经历”单元的文本时,学生可学习到“What a wonderfulexperience!”“I couldn’t help taking photos.”等表达,教师可设计仿写任务,要求学生用类似句型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这种语言知识的迁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还增强了其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度。
此外,单元整体教学还强调语言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教师可结合单元主题,对分散的语言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在“健康生活”单元中,教师可将与健康相关的词汇(如“exercise”“diet”“sleep”)、句型(如“It’s important to...”“You should...”)和语法(如情态动词的用法)进行系统梳理,并通过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摆脱孤立记忆的困境,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二)语篇结构的理解与模仿
阅读文本的语篇结构是写作的重要参考。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文本的谋篇布局,如开头、主体和结尾的衔接方式,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等,并通过写作任务促使学生模仿运用。例如,在阅读“事件描述”单元的文本时,学生可学习到按时间顺序组织内容的结构,教师可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描述一次难忘的经历,并要求其运用时间顺序词(如“first”“then”“finally”)和过渡句(如“After that”“However”)使文章连贯。这种对语篇结构的模仿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逻辑性,还培养了其语篇意识。
同时,单元整体教学还鼓励学生根据不同体裁调整写作策略。例如,在“观点表达”单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并通过写作任务要求其就某一话题发表观点。这种对体裁特征的关注有助于学生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结构,提升写作的针对性。
(三)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拓展
读写融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阅读文本为学生提供了多元视角和深度思考的空间,写作则促使学生将阅读中的思考转化为文字表达。例如,在阅读“文化差异”单元的文本时,学生可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教师可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文化差异”,并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其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观点。这一过程中,学生需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和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用语言清晰表达,实现了从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的思维深化。
此外,单元整体教学还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进行创造性表达。例如,在“未来生活”单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科幻文本,激发其想象力,并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其描述未来的学校或城市。这种开放性的写作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增强了其语言运用的创造力。
三、读写融合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
尽管读写融合理念在单元整体写作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实践过程中仍面临挑战。首先,部分教师可能因对单元整体教学理解不足,导致读写活动设计碎片化,难以实现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对此,教师需加强对单元整体教学理论的学习,明确读写融合的目标和路径,通过主题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实现读写活动的有机衔接。其次,学生可能因语言基础薄弱或写作兴趣不足,难以在读写融合中取得实效。教师可通过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设计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如日记、书信、故事创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读写融合教学的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传统写作评价常侧重语言准确性,忽视思维深度和创造性表达。教师可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关注学生在读写融合中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运用能力,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反馈。
四、结论
读写融合理念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写作教学实践,通过单元整体架构实现了读写能力的深度融合。在人教版教材中,单元主题为读写活动提供了逻辑框架,阅读文本为写作提供了语言素材和思维启发,写作任务则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反思和整合。尽管实践过程中面临挑战,但通过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评价机制的完善,读写融合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单元主题下读写融合的具体策略,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手段优化读写融合教学过程,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蕾 .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反馈的应用研究 [J]. 英语教师 ,2021(2): 85-86.
[2] 吴玲.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2023(1):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