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幼儿园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吴洁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实验幼儿园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并支持幼儿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方法,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回应。”这便需要幼儿园要重视语言领域教育,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语言教学机制,为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搭建成长的阶梯。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社会阅历浅薄,他们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较少,这也导致幼儿在很多时候无法用语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这意味着幼儿园语言教学不仅是促使幼儿敢于开口表达,还能使之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应的语言表达话题,以此作为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为此,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遵循幼儿主体性原则、内容有效性原则与活动趣味性原则,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一、开展趣味扮演游戏,促进幼儿沉浸体验

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助力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具有突出效果,不仅是因为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幼儿兴趣,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更重要的是情境内容具有引导作用,能够使幼儿在具体语境中丰富语料积累、积累认知经验。情境可以给幼儿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创设角色扮演的游戏情境,更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沉浸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进行对话、表达。

例如:将教室进行分区处理,每个区域中都是不同情境的生活场景,包括“医院场景中的医生、护士与病人的对话”“超市购物场景中售货员、收银员与顾客的对话”“公交车站台附近外地旅客与本地人的问路情境”等。幼儿可以到对应的区域中轮流进行角色扮演的对话,在沉浸式体验中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合理表达,由此来增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二、开展语言主题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知识

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首先要基于他们的特征,构建不同的语言领域主题活动,使幼儿在丰富的语境中进行不同主题的沟通交流,由此来为其早期语言表达积累更多语义明确的语言材料。幼儿的好奇心较为旺盛,虽然他们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某件事中,但易于被感兴趣的话题吸引。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语言活动,在促进幼儿表达的同时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

例如:在以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春节为主题开展语言活动时,教师先设置“布置体现春节氛围的教室”的主线任务,然后让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春节有哪些象征性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有哪些特殊含义?”这些问题,接下来让幼儿在团体中讨论自己家在春节期间都是怎样装饰家里的,随后运用教师提供的红色卡纸、胶水、气球、窗花等装饰物品来布置教室,从中获得沟通交流能力的锻炼,并积累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

三、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绘本作为一种符合幼儿阅读兴趣的图画书,以简明易懂的文字讲述了有意义的故事,能够带给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启示,并且其内容丰富的特点使之可以运用在五大领域中,从更多角度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思维品质等多项能力的提升。绘本的主要特征是以色彩丰富的图画来解释文字内容,使幼儿在语言知识积累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大致解读绘本中讲述的故事内容。让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可以培养其早期阅读能力,并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

例如:在《大卫,不可以》绘本阅读中,教师需要让幼儿先阅读绘本,观察画面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幼儿讲述大卫在做什么、这样做可不可以、会发生哪些危险等。从绘本中了解基本的故事内容后,便可以引出语言表达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怎样来纠正大卫的错误行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关系着对幼儿信息整合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模仿能力较强、表达欲望明显但语言能力不足的特性,基于此,在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实践时,首先要基于幼儿的发展需求,明确设定不同阶段的语言教学目标,然后以此为依据,开展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幼儿发展指南中提出在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在幼儿语言教育中,也要基于幼儿发展需求,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使得培养工作更具针对性,活动内容、形式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此出发,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沉浸式体验”“主题知识积累”“绘本阅读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俞 彤 . 幼 儿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的 有 效 培 养 分 析 [J]. 求 知 导刊 ,2023,(36):116-118.

[2] 刘文娟 . 浅析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 [J]. 好家长 ,2023,(3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