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王士芹
灵璧县实验小学 234200
引言:在信息化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综合素养的基石。低段(一、二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阶段,其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导,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一、低段语文教学特点与需求分析
(一)学生学习特点
低段小学生年龄一般在 6-8 岁,这一阶段他们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前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通常在 10-15 分钟左右,难以长时间专注于单调、抽象的学习内容。在思维方式上,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对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较弱。同时,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参与游戏、互动等活动,渴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与鼓励。
(二)语文教学需求
低段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和口语交际等内容。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800 个左右会写,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简单文本内容 [1]。口语交际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传统教学方法在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时,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习资源有限等问题,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这些不足。
二、技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助力识字教学
识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将抽象的汉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视觉和听觉信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记忆汉字。例如,在教学象形字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展示汉字从图画到演变到现代汉字的过程,如“日”“月”“山”等字,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意义,加深对汉字字形的记忆。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汉字的读音、笔顺、结构等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学习汉字的书写方法。
(二)智能教学平台优化阅读教学
智能教学平台拥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包括适合低段学生的绘本、童话、儿歌等,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台上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推送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推送相关的动画绘本,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和聆听标准的朗读,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智能教学平台还具备互动功能,如在线提问、讨论区等,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提出疑问,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三)虚拟现实技术提升表达教学
低段语文表达教学包括口语表达和初步的写话训练。虚拟现实(VR)技术能够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虚拟场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在进行“介绍自己的家”的口语交际教学时,利用 VR 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家庭场景,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家中的布局、物品等,从而更有话可说,更生动地描述自己的家。在写话训练中,VR 技术可以呈现丰富的画面和情节,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和灵感。
三、技术赋能低段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部分低段语文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够熟练,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复制到课件中,缺乏创新
性和互动性;对智能教学平台的功能了解有限,无法有效利用其进行教学管理和学生评价。
(二)过度依赖技术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存在过度依赖技术的现象。教师将大量时间用于展示多媒体内容,而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课堂互动;学生过度沉迷于技术带来的视觉、听觉刺激,而忽略了对语文知识本身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2]。
(三)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网络上的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但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识字教学动画存在错误的读音或笔画演示,一些阅读材料内容不适合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
四、解决技术赋能低段语文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技术培训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针对低段语文教师的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智能教学平台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等。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技术应用相关的教研活动,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合理运用技术
教师应明确技术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技术应用的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技术手段,将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重点知识时,教师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和示范,利用技术进行辅助演示;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充分发挥技术的互动性优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筛选优质教学资源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筛选和审核。建立教学资源审核机制,组织专业教师对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估,选择内容准确、形式生动、符合低段学生认知特点的资源。同时,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自主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如制作个性化的多媒体课件、编写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等。
结论:技术赋能为小学语文低段课堂教学创新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通过多媒体技术、智能教学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在识字、阅读、表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性化学习。然而,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不足、过度依赖技术、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加强教师技术培训、合理运用技术、筛选优质教学资源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技术与低段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彤 . 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实践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25, (03): 87-89.
[2] 陈开环 . 数字技术赋能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 [J]. 求 知导刊 , 2025, (0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