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叶庆满
志丹县城南小学 陕西延安 717500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母语学科,教学目的不局限于教会学生识字写字,或是让学生答对试卷题目。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占据重要地位,学生能通过阅读接触多样知识,体会不同情感。阅读既是辅助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重要目标。然而当下不少小学,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阅读常被等同于完成老师布置的文章学习任务,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长期过程,学生需要持续阅读、积累、思考、总结,还依赖课堂教学的正确引导、课外读物的拓展阅读、家庭营造的阅读氛围,以及社会提供的阅读资源,只有多方协同合作,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堂阅读教学的多元化路径
小学阶段课堂中的阅读学习,是学生掌握语言运用、形成阅读习惯、提升理解水平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当下部分阅读课堂,教师讲解占据大量时间,知识传递过程紧凑,围绕重点难点反复强调。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翻开书本阅读的积极性不高,缺少独立思考、深入理解文本的机会。一旦阅读活动围绕着固定答案展开,阅读学习在语文教育里承载的多元价值就难以实现,无法充分助力学生语言素养的全面发展。
设计课堂阅读教学,教师可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提供不同视角的阅读指导,不过度强调作者意图或中心思想,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感受,接纳不同观点。同时,将朗读、默读、讨论、表演等多种阅读方式合理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思考和练习语言。
课堂阅读教学时,问题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当问题设置存在重复、答案固定的情况,阅读课堂容易演变为做题课堂,学生局限于寻找答案,难以展开深度思考。而具备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细致研读文本。以《夜莺的歌声》教学为例,可设置如故事里的国王会如何感谢夜莺,夜莺歌声令人难忘的原因等问题,这些问题既聚焦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又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感悟故事情感,从而真正读懂作品。
二、课外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兼顾
课堂阅读是语文学习根基,而课外阅读积累,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进阶。当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依个人节奏研读、体会,阅读兴趣得以培养,理解能力随之提升,思维视角也更开阔。但当下学生学业任务多,电子游戏、短视频分散注意力,课外阅读时间被压缩。选书时,不少学生倾向于能快速提分的教辅和作文范本,错过许多优质读物。
推进课外阅读不能单纯布置任务,要构建引导与自主结合的模式。教师按学生身心发展、阅读水平和兴趣差异,分层推荐读物:低年级选童话、绘本、童谣,高年级引入儿童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和科普读物。另外,通过开展书香小报评选、阅读故事会、亲子共读打卡等活动,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让阅读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成为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分享的习惯。
优化课外阅读不能只看读了多少书、花了多长时间。教师和家长更应关注孩子读书时对内容的理解程度,看孩子是否被书中情节触动,以及能否把书里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阅读的意义在于慢慢改变孩子看待事物的方式,让他们能从不同角度理解世界,形成更全面的思考方式。
三、家庭阅读环境的支持力量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仅靠学校远远不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空间,家庭在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塑造阅读习惯、积累阅读素养等方面作用无可替代。小学阶段,家长自身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以及采取的亲子共读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是否愿意主动接触书籍,甚至会塑造他们未来长期的阅读习惯。
营造家庭阅读氛围,不是生硬规定孩子阅读时间,家长自身的阅读举动更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可以一起去书店、图书馆,在书架间慢慢挑选感兴趣的书;
饭后聊天时随口讲讲书中有意思的内容,睡前亲子一起看几行字;闲暇的下午,各自拿本书,安静地坐在一起阅读。这些日常中的小互动,都能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
公共文化设施助力儿童提升阅读能力。图书馆儿童区以柔和色调装潢,搭配符合儿童身高的桌椅与柔软坐垫,营造出适宜沉浸阅读的空间。社区文化中心推行免费借阅服务,让孩子在家附近就能轻松借到想看的书。城市通过打造阅读氛围,开展故事会、图书漂流等多样化活动,让儿童发现阅读充满乐趣,激发他们主动阅读,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创新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阅读能力评估发挥作用的关键。当前不少评价方法存在局限,着眼于阅读成果,却忽视学生阅读时的思考轨迹;重视记忆背诵,对理解与独立思考关注不足。以“标准答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会束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发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思考与收获的双重提升。
通过阅读成长记录册整理学生不同学期阅读状况。记录内容涵盖阅读书籍类别、读后感悟,以及阅读延伸成果。学生可进行批注、扩写、续写,还能制作书签、录制故事音频、编排课本剧。评估时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思考角度和语言表达水平,使阅读评价契合学生学习实情,切实促进阅读能力提升。
结语
从成长记录册入手梳理学生各阶段阅读状况,详细记录阅读书籍类别、心得感想,以及阅读拓展成果。学生可以在书上做批注,对文章扩写续写,也能制作特色书签、录制故事、改编课本剧。评估阅读时,重点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思考方向,以及语言表达,让阅读评价更贴近实际,推动阅读能力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可人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J].嘉应文学 ,2025,(12):170-172.
[2] 刘悦 . 批注式阅读,构建小学语文素养与深度思维的阶梯 [J].教育家 ,2025,(21):47.
[3] 吕红霞 .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的创新实践 [J]. 天津教育 ,2025,(15):131-133.
[4] 安芸芸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J]. 山西教育( 教学 ),2025,(05):50-51.
[5] 蔡朝燚 .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 [J]. 新课程研究 ,2025,(1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