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

郭春祥

玉溪市江川区农村水利管理站 云南江川区 652600

江川区地处滇中,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面对日益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传统的应急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要求。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成为当前江川区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1. 江川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现状

1.1 责任体系初步建立

江川区河道16 条,总长184.8 公里;星云湖岸线36.3 公里,库容1.84 亿立方米,面积 34.71km2 ,正常水位1722 米;中型水库1 座、小(一)型水库14 座、小(二)型水库 58 座。据统计,2023 年全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共 89 个,小型病险水库16 座,30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大街河星云铭城段、抚仙路、玉江高速入口、五岔路大转盘城市内涝风险;短时强降雨或旱涝急转易造成突发山洪灾害等高风险事件,持续强降雨区域易引发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城市内涝。

江川区已初步建立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为核心防汛抗旱区乡村组“四级”责任体系;区级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区长任总指挥长;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指挥机构;各村(社区)设立防汛抗旱工作小组。配套完善区级会商研判、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组建综合性应急队伍为主、民兵应急分队为辅、社会应急力量补充的应急队伍。强化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到区政府、乡镇(街道)、村(社区)、小组。

1.2 配套机制建设全覆盖

江川区已成立以政府为主导,区水利局、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乡镇街道等为成员单位的防汛抗旱应急领导小组,制定相应方案,有效执行“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开展强降水“1262”递进式预报预警工作,提前12 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 毫米)落区精细到县(区),提前6 小时、提前2 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 毫米)落区精细到乡镇的气象预报预警。

通过加密会商研判,对重点地区、行业单位加密调度、抽查防汛值班情况、应急通讯设备在线情况,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工作;调度应急物资和队伍前置,水库、坝塘、沿河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地居民集中区重要风险部位隐患排查巡查、转移避险、应急抢险等工作,动态部署各领域防范应对工作。

1.3 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及装备基本到位

组建防汛抗旱专、兼职抢险应急队伍15 只综合性应急应急队伍,总1289 人。同时组建应急专家队、市政抢险队、大型机械抢险队三支应急应急队伍(共 42人),应急设备 54 台;配备高扬程水泵、侦察无人机、地震搜索机器人等应对一般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抗洪抢险、地震地质灾害应急等的专业应急装备28 类,109 台(套)。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预警监测体系存在短板

一是监测站点覆盖不均衡,部分地区监测盲区较多,现有站点中约 30% 设备老化严重;二是预警精准度不足,短临预报准确率仅 65% ,预警信息到村到户精细化有待提升;三是多部门数据共享不畅,应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监测系统尚未完全互联互通 [3]。

2.2 应急指挥体系效能不足

指挥协调机制不健全,多部门联动响应存在职责交叉、效率低下;决策支持辅助系统薄弱,缺乏智能化的灾情研判系统平台。

2.3 应急保障能力欠缺

专业应急力量不足,全区专业防汛抗旱技术人员较少,乡镇层面普遍缺乏专业人员;物资储备结构不合理,装备占比不足 30% ,大型机械设备缺乏;应急资金保障不足,年均投入较少,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4 基层应急能力薄弱

村级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 80% 的村(社区)未开展实战演练;群众防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3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科学完善的预警监测体系

规划新建山洪区自动雨量站 15 个,升级改造老旧站点 30 个,布设地质灾 害隐患点专业监测设备50 套,建设小型水库实时监测系统。

引进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建立分级分类预警发布机制,提升预警预报精准度。建设区级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共享标准,建立多部门会商研判机制,实现数据共享。

3.2 优化应急指挥体系

制定应急指挥标准化流程,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明确部门职责边界。积极开发智能辅助决策模块,搭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3.3 强化应急保障能力

组建 80 人的区、乡镇级防汛抗旱专业队,开展常态化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按照 " 区级储备 + 乡镇布点 + 重点村配备 " 模式优化布局,增加大型抢险机械装备比重,建立社会化储备机制。将应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增长机制,设立专项应急准备金,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3.4 夯实基层基础

编制简明实用的村级预案,每年开展 2 次以上实战演练,实施“网格化 + 应急管理”模式,使基层应急能力得到提升。常态化开展 " 防汛抗旱知识进村入户 " 活动,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材料,建立灾害隐患点公示制度,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4 结语

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江川区实施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需要。立足于江川区实际,采取多措并举,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建议区委区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各方资源,持续推进实施,奠定江川区乡村振兴基础,为江川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 地方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指南 [M].北京 : 应急管理出版社 , 202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M].2021

[3] 江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 玉溪市江川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2023 年 )[Z]. 2022.

姓名:郭春祥 出生年月:1975 年1 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云南江川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