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创建特色校园 打造德育品牌

作者

幸奠银 范亚莉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404120;重庆市万州区三峡初级中学 404000

关键词:立德树人;有效德育;以石立德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规定:“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过敏教育全过程。”[2] 学校德育千头万绪,以课程为引领,开发校本课程,推进德育工作,是实现有效德育的重要策略之一。三峡初中通过调查、走访、查阅、研究三峡石文化,挖掘石所蕴含的德育元素,编写以石立德系列丛书、开展以石立德系列活动,开发与实践以石立德校本课程,打造三峡初中以石立德的德育特色,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一、开发与实践的背景

(一)是时代的召唤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都强调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峡初 中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缺乏系统性。如何条理化、系列化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践行 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是三峡初中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践行《工作指南》传承本土文化的需要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要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三峡初中通过调查、走访、查阅等方式发现,三峡地区许多地名来历、传说故事等在当地已鲜有人知,面临失传的境地。我们以三峡地区石文化为基点开展研究,抢救本土文化,使之传承和发扬下去。

(三)是打造特色校园创建德育品牌的需要

三峡初中是万州区着力打造的一所高品质的新学校,设施一流,办学目标是引领一方,示范全国。目前,校园文化还有待于整体规划,德育特色正在摸索之中。构建以“石”为载体的特色环境文化体系,积极开发“以石立德”校本课程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围绕课程条理化、系列化的开展德育活动,创建“以石立德”学校德育工作品牌,从而满足打造特色校园、创建德育品牌的需要。

二、开发与实践的策略措施

在三峡石文化研究中,人们或看重三峡石的科学价值、考古价值,或探究其地质学研究价值,或重视其文化价值、文艺价值,或关注其美学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还很少从德育方面对三峡石文化进行专题研究。三峡初中探寻三峡地区本土的石文化,围绕“三峡库区石文化”,通过挖掘石文化的德育价值,结合学校实际,将学校德育内容、德育活动、德育管理、德育组织、德育评价等以课程的形式整合、设计,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一)编制以石立德校本课程系列丛书,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在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中,神话故事 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梳理关于石 的德育元素,聆听《石语》[4],让孩子们悟石德而养性,通石 传说,分别从劝善、启智、诚信、济世、其他五个篇章进行分类整 怯懦与勇敢、贪婪与无私、诚信与虚伪等,对学生进行灵魂的拷问,潜移 传说与每篇后面提炼的石语,最适合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本书适用于七年级上

《石颂》[5] 一书中收集了当代颂石散文 13 篇、奇石赋文集锦 15 篇、咏石诗歌集锦 57 篇,“米芾拜石”“石公石母”“石琴响雪”等,我们不仅仅游弋在文学的殿堂中,更是沐浴乡土文化、历史文化的过程,增强乡土情结,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图文并茂与编者精心设计的思考与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七年级下册适用。

《石韵》总共有两章。第一章是万州古石景[6]。“万州十景”是一部万州历史文化的简明教材,是一部乡土意识和山水美学的精选读本。“岑洞水帘”“蛾眉碛月”“鲁池流杯”等每一景都与石紧密相联。第二篇是石景游记,共精选了 18 篇 [7]。整本书在勾勒出万州自然地理天际线的同时,也描绘出万州人文历史的轮廓,它以优美的语言、审美的意象赋予万州人的生存环境以诗性光彩的同时,也融入了历代名人轶事以及历史事件的丰赡内容和宏大主题。编者极具匠心的问题设计,既有思想的碰撞,又有思域的引申。本书适用于八年级上册。

《石迹》[8] 着重整理了万州的古石刻和古石桥。将万州的古道、古石刻、古石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李白、黄庭坚等名人与万州的历史渊源,欣赏到颜真卿、苏轼、曾国藩等名家墨迹,还能了解万州在抗元斗争、抗清斗争、抗日斗争中发挥的历史作用。编者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心设计了阅读提示,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指明阅读的价值。本书适用于八年级下册。

《石语》《石颂》《石韵》《石迹》,开发和实践校本课程系列丛书,符合地方环境和教育需要,展现了三峡初中办学的特色,它不仅仅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增强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资源开发水平。

(二)开展以石立德校本课程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峡初中以石文化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既传承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1. 以校本课程为纲,与学科融合,充分挖掘石文化的有生元素

万州石文化历史悠久,把“石”作凝聚师生奋斗精神和文化品质的载体,让石头的优秀品质浸润师生的灵魂。《石语》《石颂》《石韵》《石迹》作为不同年级的校本课程,学校安排了具体时间,纳入了学校的课程计划中,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活动。语文老师从指导朗读、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撰写、阅读感悟等方面展开活动;历史学科从三峡石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文化传承、历史价值上去探索;美术课上画石、析石、展石、石艺等进行石文化浸润;音乐舞蹈老师在领悟石的品性的基础上编《雨花石》《铺路石》等歌曲、舞蹈;信息技术课上用AR 技术展示石的魅力及石背后的深厚底蕴,充分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及高科技的深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峡初中还专门创建了“石艺馆”,收集了许多有特色的三峡石,邀请了重庆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的教师来校,利用每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分年级对学生进行三峡石的绘画指导、培训。几年来,学生绘制的石艺作品广受好评。

2. 以石文化系列丛书为本,展开德育教育活动,落实活动育人

根据每学期学校的德育计划,将活动聚焦化,以石文化系列丛书中的内容展开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七年级从《石语》《石颂》中设计了课本剧、朗诵比赛,八年级以《石韵》《石迹》为蓝本,进行电脑制作、演讲比赛。在“我厨我秀”大赛中评选出了“水晶石小能手”“钻石厨艺大师”。在艺术节上评选出了“金刚石赛手”“水晶石少年”。“我是朗读者”活动中,小小的“雨花石”,也能展示他们勇敢的一面。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等主题班会和每日的朝会,因为有石文化德育的指向性,不再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祛除了随意性。

3. 以石文化课程为体例,确定评价方式,落实立德树人

评价是检验德育教育成效的重 ,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多元化[9]。围绕石文化德育教育,学校从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自我评 师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主体和方式展开。根据家长在家长学校参与活动情况及平时对班 评出了“钻石家长”“金刚石家长”“水晶石家长”;根据学校拟定的以石立德评价量表, 每期的“钻石班级”“金刚石班级”“水晶石班级”;根据以石立德学业素质评价准则,在素 上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根据以石立德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每期对学生对老师给与了“金刚石少年”“钻石少年”“水晶石少年”的荣誉称号。

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教育到校外延伸,从思想引领到学业成绩等,三峡初中在贯彻上级部门的工作重点时,根据校情、学情,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石的德育元素,培养师生“质朴、谦逊、沉稳”的优秀品质、提升师生“坚韧、顽强、刚毅”的人格精神,发扬师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认真生活”的优良作风,将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真正做到落地生根。

三、开发与实践的影响与意义

构建三峡初中以石立德校本课程的意义深远,关系到三峡初中立德树人、德育品牌的打造,也为三峡初中实现“引领一方,示范全国”的办学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以石立德,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有积极的影响

环境育人。石头有一种坚硬、踏实、谦逊、甘于奉献的品质,这些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以三峡石文化为载体,开发和实践以石立德的校本课程,一方面感受石头的深刻哲理和寓意,另一方面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活动的实践,培养学生沉稳、质朴、厚重的精神品质,使学生能够像石头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甘于奉献,不随波逐流有独立的个性,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浮躁不虚伪。再就是传承本土文化,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二)以石立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发与实践以石立德的校本课程,石文化与学科的融合、石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读有关石的神话故事和传说、诵有关石的诗词歌赋、绘石的形神兼备、唱石的歌曲、演石的剧本,不仅是感受石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还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石立德,创新了活动形式,为打造特色校园德育品牌提供了可能性

三峡初中将石文化德育教育与各学科融合,如在科学课上探究石的物理、化学、地理等特性,既能感受到石给我们带来的文化魅力和道德内涵,又能做到跨学科的知识勾连,充分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相容性和使用价值。学校的许多主题活动,与石文化紧密相关,比如在国庆节在石头上画国旗国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清明节在石头上写诗配图,感受传统习俗的意义;毕业季在石头上刻励志语,鼓励自己和毕业班的同学,互勉互助,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三峡初中名中含”三峡”二字,与三峡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而挖掘三峡石的文化底蕴,探索三峡石的精神内涵,为三峡初中德育品牌的打造、摸索出德育特色之路提供丰厚的德育素材,开发与实践立德树人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以石立德、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责任编辑:尚晓敏《跟着总书记学习二十大| 教育是果汁大计、党之大计》来源:央视网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2023-02-07 12 :39 :3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 ) 全文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四) 来源:新华社北京7 月29 日电 2010-12-09

[3]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德育工作指南(合集)(2017.8.17) 来源:百度文库 2022-04-07

[4] 何宜纯、杨真权等《醉美甘宁镇》来源:万州区图书馆。民间传说整理。

[5] 选自古诗词网、古诗文网、搜狐网. 玉石国学、百度文库等互联网。,

[6] 选自重庆市政协主编《万州古韵》。

[7] 选自丁耀廷《巴山蜀水游记》、余朝斌等《万州散记》、李晓华、梅鹤轩、梅万林《巴楚茶马古道上的罗田古镇》( 长江出版社2012.12)。

[8] 选自内部资料《历史的足迹——万州古道. 古桥. 古石刻图集》2019 万州非内字第37 号。

[9] 来源:《少男少女 . 教育管理》2023 年第 09 期 龙源期刊网 2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