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杨占青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焦庙镇人民政府 山东 德州 251120
引言:林业育苗是林业成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木的健康情况关乎森林资源的多样性以及造林的成功率。但是在林业育苗期间,病虫害的发生会降低苗木的生长质量,甚至会出现大面积死亡,为林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医疗质量是当下林业领域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为了将此问题解决,保护林业生态平衡,探究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1 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优势
1.1 有利于提升苗木质量
林业资源在治理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病虫害是破坏林业资源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治理就会让病虫害大肆传播,甚至会对林业资源、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而在林业育苗中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可将病虫害对于林业苗木的侵害减少,确保其健康生长发育。病虫害产生后,通常会损害苗木的根系、枝干、叶片等部位,使得苗木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情况还会病死。而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降低病虫害的数量,及时消灭病虫,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1]。
1.2 有利于减少林业经济损失
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还能将林业的经济损失减少,还能将育苗经济效益提升。在使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时,操作人员可选择生物防治技术以此来缩减苗木的死亡率。通过引入微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的方式,能在破坏生态环境、不产生污染的情况下对病虫害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和消杀。同时,工作人员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的方式,以此来将病虫害的传播链阻断。由此,不仅能大幅度降低根腐病、立枯病的发病率,还可及时挽回由于病害造成的苗木损失 [2]。
1.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林业是我国经济的核心构成,其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在林业育苗时,病虫害的威胁不容小觑,其会对苗木的健康生长、质量产生很大影响,还会破坏。而采取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引入害虫天敌等方式,适当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还能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升。
2 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2.1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林业育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手段,且应用相对广泛,经常在病虫害相对较轻的林区应用。此防治技术的特点是简单易于操作,主要是采取环境调控或者物理方式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阻断,显著特征是可持续、低成本且经济环保。在防治林业育苗病虫害时,操作人员可选择物理防治技术,在树木上涂上石灰水,以此来阻断病虫害侵入,还能起到抵御寒冷气候的作用,这是比较典型的涂白防护技术。比如,将杨树的树干涂白能避免树干害虫入侵,还可将树木的抗寒性提升,将病虫害侵害率降低 40% 以上。比较类似的物理隔离技术还有防虫网覆盖,通常会在苗床区域搭建防护网,以此来阻断蚜虫、飞蛾等害虫的入侵。比较典型的杉木育苗基地,为了防止病虫害,选择 40 目的防护网,使得病虫害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物理防治技术中还有人工或者机械防治技术,以此来将疫苗中的病虫害清除或者控制。如果林业育苗局部出现蛀虫或者蚜虫,相关负责人可选择修剪或者手工捕捉的方式将感染枝叶剪断,这样能将虫口的密度减少,阻止虫害继续扩散。或者借助诱捕器或者粘虫板等辅助工具对害虫进行诱杀,这也是将虫害密度降低的一种手段。比如,对于螟蛾类害虫,一般会选择黑光灯诱杀,在夜间将黑光灯点亮,这样能够吸引大量的螟蛾类害虫,实现高效诱杀,可将害虫种群数量减少。对于蚜虫、叶蝉以及粉虱等害虫,一般选择黄板诱杀,此诱杀方式成本低且无污染,诸如此类的诱杀方式还有糖醋液等。除此之外,还有借助物理因素进行防治的手段。对于小范围的害虫,可采取高温处理的方式,将害虫放置于极端温度中,能让其在短时间内致死。类似于这种的病虫害防治方式还有辐射处理、低温冷藏等,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结合林业育苗的情况合理选择,由此,不仅能将病虫害问题解决,还可促进林业苗木健康成长 [3]。
2.2 生物防治技术
在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大难题,以往的防治方法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是可能会存在一些弊端,如化学防治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污染环境,造成生态失衡的情况,严重情况还会让害虫产生抗药性。而生物防治技术相对而言更为环保、绿色,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借助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来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在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时,通常会选择引入天敌昆虫、招引和保护益鸟、应用微生物制剂、开发植物源农药方式进行。以招引和保护益鸟为例,虽然在林业生态系统中鸟类的角色十分重要,但大部分鸟均是害虫的天地,如啄木鸟,很多人应该从小就知道啄木鸟从小吃害虫,喜欢在隐藏的树干内部捉害虫。还有灰喜鹊等都是吃害虫的益鸟,林业工作者可采取设置人工鸟巢的方式为其提供栖息之所,让其能在灌木丛或者枯木中有一定的栖息地,以此来实现觅食或者筑巢。由此,不仅能对蛀干害虫有效控制,还可促进生态平衡。
又如,杨树、马尾松等林业育苗是我国比较重要的造林树种,尤其是马尾松,在我国的森林资源中占比较高。但是,马尾松毛虫一直是这一造林树种的一大危险,这一害虫的食量大气繁殖能力特别强,如果爆发,就会快速损害大面积的松林。虽然单一的化学防治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很大影响。而且,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一定程度上会让马尾松虫自主形成耐药性,还会降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这种情况下,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其最好的选择。林业种植人员在保护树木、育苗时,可选择白僵菌进行防治,把白僵菌孢子制作成悬浮液,在松林中喷洒。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喷洒的白僵菌孢子在马尾松毛虫的虫体上直接附着,而后会直接侵入虫体内部,且持续地繁殖。由此,会将虫体中的营养物质快速消耗,甚至还会对虫体的生理结构造成破坏。显然,白僵菌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效果显著,还能大幅度减轻松林受到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此生物防治技术在应用时,操作人员要格外重视湿度控制,若是湿度不达标、环境干燥,那么,是很难起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 [4]。
2.3 化学防治技术
与其他防治技术相比,化学防治技术的优势主要是高效且便捷,能在第一时间有效防治林业育苗的病虫害,还可结合突然爆发的病虫害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处理与解决。然而,此防治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投入成本较高,如果使用方式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还会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土壤,造成相关区域的生态失衡。若使用的化学药剂量超标,虽然也能够将病虫害问题消灭,但是可能会对一些害虫天敌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让林业育苗出现大面积死亡。更重要的是,化学防治技术使用不当,很可能会让害虫产生抗药性,阻碍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序推进。因此,在使用化学技术防治林业育苗病虫害时,要注重方式得当、药剂适量 [5]。
在防治林业育苗病虫害时,操作人员可用化学防治技术喷洒药剂,以此来针对性消灭病虫害。但在使用之前,相关操作人员要全面了解药剂喷洒技术的使用方法,结合当地苗木的危害情况,清晰界定具体的病虫害种类,将此作为选择防治技术的依据,合理控制药剂量。在此类化学剂中,部分药剂成分含剧毒、强腐蚀性的特点,一旦使用不合理,极易起到反作用,不仅很难骑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还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例如,在开展榉树育苗时,此苗木极易遭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特别是蚜虫、小地老虎、金龟子等。因此,种植工作者防治时选择80% 的敌敌畏1000 倍液、90% 敌百虫1200 倍液,定期喷洒,1—2 次/ 月,由此,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除此之外,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操作人员还要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尽可能在幼虫孵化阶段或者成虫羽化之前采取化学药物控制。比如,落叶松叶蜂幼虫阶段喷洒氯氰菊酯,能将药剂量缩减 30%,还能保障病虫害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化学防治技术在林业育苗中应用时,需重点保护靠近水源或者生态保护区的区域,禁止选择高残留药剂,将其调整为物理隔离措施或者短效药剂。由此可见,在林业育苗中,化学防治技术是比较有效的病虫害控制手段,若想保障技术应用效果,要在环保性与科学性之间保持平衡,要求操作人员规范、合理应用。
3 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策略
3.1 培育抗病虫害性的树木
为了有效遏制病虫害扩散蔓延,林业工作管理者要加大力度培育抗病虫害的树木,以此来实现全覆盖性的防治。林业工作者还要结合当地林业育苗病虫害的情况,统计与调查常见的病虫害类型,深究病虫害发生的根本原因,以此为依据,开展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将重心放在抗病能力较强的植株方面,将其作为重点研究,以此来助力苗木抵抗病虫害的侵袭,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比如,把某一种对特定病害具有天然抗性的树种或者苗木和快速生长的树种实施杂交,通过层层筛选和实验,即可获取一种生长快且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新品种。由此,不仅能让苗木更好地抵抗病虫害,还可提升自身的抵抗能力。
3.2 加强技术支持与投入
若想保障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效果,林业工作人员要基于病虫害防治技术为核心,持续地优化改进与完善。必要情况下,可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以此来获取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这样,能为持续研发药物和全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部分基层从业人员可能不太了解生物防治技术或者比较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使得最终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林业从业人员要注重自身能力提升,积极参与专项培训,持续掌握病虫害防治的核心技术。
3.3 做好林业病虫害监测与预防
一旦发生病虫害,其对林木的损坏率会实现快速传播,还会严重伤害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在病虫害发生后,才实施治理工作,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为时已晚。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注重预防大于治理。科学的预防能够基于监测视角,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创新监测手段,以此来提升其监测效果。与此同时,林业管理者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增设独立的部门或者安排专业人员动态追踪病虫害的情况,及时做好防治管理,尽可能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4 结语
综上,探究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林业工作者要结合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此来对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的效果进行监测。由此,不仅能及时规避潜在的风险,还可推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美丽 , 陈娟 . 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效果的优化对策 [J]. 种子世界 ,2024,(12):204-206.
[2] 甘君 . 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J]. 新农民 ,2024,(26):79-81.
[3] 赵红柱 , 李晓红 . 林业育苗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J]. 河南农业 ,2024,(14):49-51.
[4] 张怀英 . 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J]. 农家参谋 ,2024,(20):64-65+77.
[5] 杨娟 . 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J]. 林业科技情报 ,2024,56(02):198-200.
作者简介 : 杨占青(1977.12),女,汉,山东省齐河县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园艺种植技术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