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研究

作者

郑慧

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第二初级中学 山东新泰 271202

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概括等关键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当前教育实践中学困生群体广泛存在,其或者数学学习兴趣缺失,或者难以跟上正常教学进度,数学成绩长期低于班级平均水平。学困生的存在既拉低了班级平均分,增加了教学难度,也不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背景下,教师应当采用精准策略帮助学困生摆脱数学学习困境。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能为后续采用科学、有效转化策略提供精准依据。首先,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学习习惯是决定数学学习成效的核心因素。许多学困生在上述维度存在明显短板,逐渐陷入“学习困难 - 信心受挫 - 更加困难”的恶性循环。比如部分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难以理解数学概念间的因果关系推导过程;有的学生则是空间想象能力薄弱,无法在脑海中构建图形结构,找到解题突破口。加之学习动机不足、情感态度消极和学习习惯与方法不当,学生难以自行突破数学学习困难。而除了自身因素,教学行为等外部因素也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学困生。例如部分教师沿用的传统讲授式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在这种模式下理解能力较弱的学困生就容易产生疲劳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 [1]。

二、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内在动力,重塑自信系统

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教师应当采用内外结合的转化策略。在转化的第一阶段,教师应当设计低门槛、高互动性的学习场景,让学困生获得数学学习可控的成就感,逐步摆脱习得性无助。比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面向学困生提出基础回顾类问题: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如果学困生准确作答,教师要给出及时反馈和针对性评语。如果学生无法准确作答,教师可布置其他任务:听一听其他人是怎么说的,并尝试复述答案。让学困生在每次任务中积累微小成功,逐步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学困生制定可量化、易实现的短期小目标,通过目标达成的正反馈强化学习动力:第 1 周的目标可以是熟记平方差公式等三个常用的数学公式;第 2 周目标是独立完成五道基础题目且全对;第 3 周目标是能准确理解应用题的题意与数量关系。每当目标达成,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扬或数学积分卡进行反馈。如果没有达成,再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调整目标难度,而非指责批评 [2]。

(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课堂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教师应当通过分层教学确保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听懂、会思考、有收获。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困生情况设定基础教学目标。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学困生就需要达成以下目标: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性质;能根据性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内角。让学困生清楚本节课要掌握什么,避免因目标模糊放弃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布置分层任务,让学困生在课堂上有参与感。例如,教学一次函数图像时可以为学困生布置下述任务:判断一次函数 y=2x+3 的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思考当 时, Δy 的值是多少?同样,课堂练习也要是分层的,让学困生选择力所能及的任务:必须完成分解 x2-4 练习,尝试挑战分解 x3-4x 。挑战成功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进步方面的表扬;挑战失败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勇气和乐于尝试的精神。

此外,教师要考虑到学困生已有知识短板的现实情况,加强直观教学,强调知识溯源,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敢参与、能进步。以教学立体几何内容为例,教师可先让学困生多角度观察正方体模型、圆柱体实物,用手感受棱、面、顶点,对立体图形空间形态有基本认知。接着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折叠、拼接等操作理解立体模型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学困生在组内可以负责实操和记录,中等生和学优生应当为学困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困生在互动中明白解题思路。最后教师可以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困生利用硬纸板制作圆柱模型,深化对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尺寸关系的认知。学生分组合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方式展示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帮助学困生补齐漏洞,建立更立体的空间观念。

(三)加强个别辅导,弥补知识漏洞

由于课堂教学难以完全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还应当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帮助,逐步弥补学困生的知识空白。比如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或课余时间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重点讲解学困生未掌握的基础概念和典型例题。辅导前要与学生充分沟通,明确每个学困生的具体问题,是不理解基础概念,还是不会解题方法。辅导时采用不同策略,或用通俗语言重新讲概念,直到学生能复述概念;或者手把手教解题步骤,让学生模仿练习。待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后,教师可以指导其建立并使用错题本:在错题本内抄写典型例题,写正确答案,并回顾教师辅导注明错误原因及对应的知识点漏洞,进而总结同类错题。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困生的错题本,针对个别问题进行讲解,逐步减少学困生的错误,提升其学习能力 [3]。

结束语

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教师倾注耐心、爱心和智慧。实践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将策略应用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内驱力、优化教学过程和实施个性辅导三个方面,并对转化效果进行长期跟踪评估,及时调整转化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金月.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与策略[C]// 第三届智慧教育教学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刘海涛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J]. 科普童话 ,2023(35):73-75.

[3] 张继琳 .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刍探 [J]. 成才之路 ,2022(5):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