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力工程智能化技术对系统可靠性的提升研究

作者

刘元林

山东诺铭智慧电力能源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智能技术具有高效、精准、实时的显著优势,能为电力系统可靠性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式,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工程当中,实现电力系统的感知化、智能化、精准化控制,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因此,探究电力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工程智能化技术在提升系统可靠性方面的优势

1. 实时监测与预警

智能化技术能够将传感器安装在整个电力系统的任何部位,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电网的负载能力、环境因素等数值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出来的数据,智能化技术会直接将信息传递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监控,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电网的状况等进行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发送警报到工作人员。

2. 智能决策与控制

电力系统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实现智能化控制与决策,根据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分析,对电网负荷、新能源出力等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规划电力系统最优运行方式,实现发电机、变换器、断路器等设备智能化控制,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 快速故障诊断与修复

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优化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精度及速度,亦即通过智能诊断算法对获取的故障信息进行诊断,分析故障情况,尽快定位故障位置及故障类型,给出电力系统故障的最优化维修方案。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隔离故障、自动修复故障,减少故障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

4. 优化资源配置

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合理地对电力系统进行配置,结合各地区的用电情况和发电情况,系统会对电力进行合理配置,提升电力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电力系统的能源消耗,还能减少电力系统运行的成本,提升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二、电力工程智能化技术在提升系统可靠性中的应用

1.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安装到电力系统的各种设备和节点上,采集和传输电力设备的运转情况、环境参数等信息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和异常,为设备检修和维修提供依据。例如在输电线路中安装温度、湿度、振动等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线路运行情况的实时检测,线路出现异常时及时预警,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处理故障,避免故障发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物资的管理,提高物资利用率,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2.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电力系统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中提取有效数据,为电力系统运行决策提供依据。负荷预测方面,对历史负荷数据、气象数据、经济数据等进行分析,建立负荷预测模型,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从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调度,降低负荷波动性影响。故障的诊断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对设备运行数据实时分析,从中提取设备故障信息,实现故障早诊断、早预警,提升故障处理效率。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集中在智能决策、智能控制、智能运维等领域。在智能决策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会构建人工智能模型,对电网运行工况进行检测、预测,从而为电网的调度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在智能控制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会控制电力设备,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让电力设备适应电力系统运行工况,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在智能运维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自动检修,提高电力运维水平,节省人员精力。

4.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优势,在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交易结算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在安全防护方面,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电力系统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在电力交易方面,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电力市场的去中心化交易,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保障交易双方权益。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确保电力系统的操作安全。

三、智能化技术应用保障措施

1.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当前电力设备接口协议不统一,兼容性差,严重限制了技术的应用程度。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及企业、行业组织,制定相关规范,包括设备通讯协议、信息交换协议、系统集成要求等,通过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能够让电力设备厂商在技术使用过程中,实现设备的互联、互操作等,让智能化技术能够更好地、充分应用到电力领域中。

2. 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电力系统数据涉及电网运行、用户用电等敏感数据,存在网络攻击、窃密等安全威胁。要构筑“技术+管理”双层防护体系:从技术层面,采用量子加密、零信任、动态控制等技术,对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使用进行全流程加密。从管理层面,制定数据分级分类制度、数据保护主体责任制度,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应急演练等,确保电力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 加强人才培养

电力方面的智能化涉及电力电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知识,人才需求较高,高校应调整课程,开设智能电网、数据分析等交叉学科,引入企业案例进行产学研合作教学,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企业方面应定期对在岗人员开展内培外训、技能大赛,使在岗人员掌握电力方面智能化的应用技术,提升在岗人员的智能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等方面的技能,为领域提供人才支撑。

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智能技术投入研发成本高,研发周期较长,企业应用成本投入较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设立电力工程智能技术研发投入专项资金,对重点攻关企业给予补贴;制定税费减免政策,对智能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减免优惠政策;制定产业准入及鼓励政策,将智能水平纳入企业资质考核范围,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激励企业自主研发精神,积极推动电力工程建设智能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智能化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未来,电力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全网的协同优化运行。同时,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和储能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亮 . 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提升策略研究 [J]. 环球市场 , 2019,000(017):166.

[2] 邹敦宇 .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002):000 .

[3] 刘海 . 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探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工程技术 , 20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