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与能力培养路径探讨

作者

杨楠林

成都东软学院 四川成都 611830

一、引言

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难以契合新时代对人才的多元需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探索高效的能力培养路径,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保障。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

2.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松散,实践课程常沦为理论课的附属,未形成独立、连贯的体系。实训项目间缺乏逻辑关联,学生难以搭建完整的财务管理知识架构,面对实际财务问题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捉襟见肘,无法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景。

2.2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于市场变革。在企业财务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的背景下,部分高校仍聚焦传统财务核算与报表分析。对于财务共享、智能财务决策等新兴领域涉及甚少,致使学生所学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毕业后需耗费大量精力重新学习和适应职场新要求。

2.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当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缺陷。评价方式单一,多依赖实习报告和考勤,难以全面、精准反映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指标缺乏量化标准,主观性强,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同时,评价过程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策略

3.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基础—综合—创新”三级递进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课程学分占比提升至总学分的 40% 以上。按照“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管理决策”的能力进阶路径,依次开设基础会计实训、财务软件操作、全面预算管理、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确保前导课程为后续课程奠定技能基础,后续课程对前导课程形成能力升华。校内建设包含智能财务共享中心、虚拟企业沙盘实验室的实训集群,配置与企业同步的 ERP 系统和税务实训平台,模拟从单据录入到报表生成的全流程财务场景;校外联合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建立 50 个以上实习基地,按“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阶段安排实践,让学生在大二接触企业财务部门运作模式,大三参与实际账务处理,大四深度介入企业财务管理项目,实现从模拟操作到真实实践的无缝过渡。

3.2 创新实践教学内容

以“数字化+场景化”为主线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增设智能财务系统操作、大数据财务分析、区块链发票管理等前沿模块。引入企业真实业务数据开发案例库,覆盖制造业成本核算、电商企业资金链管理、跨境公司税务筹划等 20 个行业场景,每个案例包含原始凭证、业务流程、决策困境等完整要素。开展“项目制实战”教学,将学生分组对接中小企业,为其提供年度财务规划、投融资方案设计等公益性服务,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并记录过程性资料。与财务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虚拟仿真项目,让学生在元宇宙场景中处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尽职调查、突发财务危机应对等复杂任务,通过沉浸式体验掌握非常规财务管理技能,使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3.3 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过程+结果+增值”三维评价模型,过程评价占比 50% ,涵盖实训日志、小组讨论发言、阶段性报告等 10 项指标;结果评价占比 30% ,包括实践成果质量、方案可行性等;增值评价占比 20% ,通过对比期初与期

末能力测评结果衡量进步幅度。组建由校内教师、企业财务总监、行业协会专家构成的评价委员会,企业导师重点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会专家侧重考察职业规范遵守情况。

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路径

4.1 强化实践教学中的专业技能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需针对财务分析、预算编制、资金管理等核心技能设计阶梯式专项训练。借助 ERP 系统、SAP 等主流财务软件搭建虚拟企业财务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完成从原始凭证审核、账务处理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全流程操作,熟练运用数据透视表、财务函数等工具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案例教学应覆盖制造业成本控制、互联网企业投融资决策、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等多元场景,例如选取新能源企业的季度财报,引导学生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识别利润波动的关键驱动因素,并结合行业政策提出优化现金流管理的具体方案。

4.2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

构建“课赛融合+场景模拟”的创新培育模式,将智能财务系统开发、区块链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前沿课题纳入实践项目,鼓励学生运用Python 等工具开发财务数据分析模型,探索财务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定期组织“企业财务诊断大赛”,要求参赛团队基于真实企业数据,提出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成本优化或融资方案,邀请行业专家点评指导。在职业素养培育方面,设计“财务危机谈判”情境模拟课程,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财务总监与银行信贷经理,在债务重组谈判中锤炼沟通技巧与应变能力;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开展“职业道德辩论赛”,强化对会计准则与职业操守的认知。团队实践项目需引入 KPI 考核机制,要求成员定期提交分工报告与进度复盘,培养责任意识与协作效率。

4.3 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建立“双导师+项目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共建“财务管理实践工坊”,企业导师每月入驻校园开展案例教学,将 IPO 审计、并购重组等实战项目拆解为学生可参与的模块化任务。例如,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开发“应收账款管理”实训项目,学生需实地走访供应商,运用保理业务知识设计回款方案,并跟踪方案落地效果。推行“ 3+1 ”学制模式,学生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参与财务共享中心的发票审核、资金结算等真实工作,实习考核结果纳入学分体系。校企共同开发“智能财务”微专业课程,企业提供云财务平台实训账号,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联合授课,培养学生操作财务机器人、处理大数据税务申报的复合能力,实习表现优异者可直接获得企业录用资格。

五、结论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与学生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健全评价体系,以及强化专业技能培养、注重创新与职业素养提升、加强校企合作等多管齐下,能够显著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育出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良好职业素养的财务管理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付艳.浅析新商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重庆移通学院非商科专业的“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与应用”教学为例[J].科技风,2025,(15):58-60.

[2]周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研究[J].学周刊,2025,(21):4-6.

[3]徐光霞.学科竞赛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24):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