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驱动广播编辑记者内容创新策略研究
杜霞
伊犁融媒体中心 伊宁市 835000
引言
《伊广行风热线》节目发挥视听节目和新媒体平台优势,以“新闻+服务”模式介绍惠民政策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该节目播出20 余年,用户画像能够整合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多维度数据,勾勒出用户的立体形象,帮助广播节目的编辑和记者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从伊犁州直各县市人民政府参播节目解答民生问题,到伊犁州人社局、伊犁州农业农村局解读国家惠民政策,这些实践都体现了广播在服务用户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如何利用用户画像进一步优化广播内容,实现更有效的传播,成为当前广播编辑记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研究用户画像驱动广播编辑记者内容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用户画像挖掘用户需求
1.1 关注民生热点需求
节目编辑记者通过对用户日常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分析,构建用户的民生需求画像。如《县市领导接待日--霍城县专场》节目中霍城县各职能部门积极解答旅游服务、住房保障、欠薪治理等民生问题可以看出,用户对于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关注度极高。广播编辑记者都会及时收集用户在这些领域的问题与反馈,如通过热线电话、社交媒体等渠道,深入了解用户在旅游旺季对活动安排的需求、中考期间对交通管制信息的需求、夏季用水保障方面的需求等等,以此为依据策划相关内容,为用户提供实用且有针对性的信息,切实满足用户在民生领域的需求,增强用户对广播节目的信任与依赖。
1.2 聚焦政策解读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对各类政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尤其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节目邀请伊犁州交通运输局、伊犁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科技局等 100 余家单位做客直播间,围绕春运、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主题,介绍惠民政策,切实为民服务。如伊犁科技局做客广播节目解读科技惠民政策,受到听众和网友的关注,这表明用户有了解政策的强烈需求。广播编辑记者可通过分析用户的职业、年龄、教育程度等信息,构建用户的政策需求画像。对于不同类型的用户,关注的政策重点有所不同,如创业者可能关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的申请条件和补贴政策,农业从业者可能关注科技特派员选聘和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等政策。编辑记者应根据用户画像,深入解读各类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政策内容传递给用户,帮助用户理解政策内涵,把握政策机遇。
1.3 洞察个性化需求
除了共性的民生和政策需求外,用户还存在个性化需求。从听众咨询二孩入托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发放时间等问题可以看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丰富多样。广播编辑记者可通过对用户的行为数据、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构建个性化的用户画像。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内容服务。例如,对于有孩子入托需求的家庭,详细介绍入托补贴政策和托育机构信息;对于农机购置者,及时跟踪补贴发放进度并进行告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二、依据用户画像创新内容呈现形式
2.1 多样化的信息表达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节目的编辑和记者采用多样化的信息表达形式。在介绍霍城县中考交通管制信息时,采用清晰明确的文字表述,将管制时间和路段一一列出,方便用户获取关键信息。而在解读科技政策时,可运用比喻、举例等方式,将复杂的政策条款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政策内容更易被用户理解。此外,还可以结合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内容呈现,如通过广播+视频号直播的方式,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接收习惯。
2.2 增强内容互动性
用户画像显示,用户对于互动性强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在霍城县政府做客的节目中,通过“你来问我来答”环节,与听众进行实时互动,解答用户的疑问,这种形式受到用户的欢迎。广播编辑记者应在节目中设置更多互动环节,如在线问答、投票、留言互动等,鼓励用户参与到节目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不仅能够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能及时了解用户的反馈,进一步优化节目内容,使广播节目更贴近用户需求。
2.3 打造故事化内容
故事化的内容能够更有效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广播编辑记者可根据用户画像,将民生问题和政策解读融入到具体的故事中。例如,在介绍科技特派员政策时,可以讲述一位科技特派员帮助农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的故事,通过故事展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意义。在讲述霍城县夏季用水保障措施时,可以以一个家庭在用水保障措施实施前后的用水体验变化为故事主线,使内容更生动有趣,增强用户对信息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广播内容的传播效果。
三、借助用户画像拓展传播渠道
3.1 整合传统广播与新媒体
传统广播具有广泛的听众基础,而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优势。从人民政府和伊犁州住建局的广播节目采用“广播+视频号直播”的方式可以看出,整合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能够扩大传播范围。广播编辑记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广播节目内容同步发布到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精准推送内容给目标用户,同时在新媒体平台上设置互动话题,吸引用户关注和讨论,实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提升广播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2 利用社交平台精准传播
用户画像能够帮助广播编辑记者了解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从而实现精准传播。例如,对于关注科技政策的用户,可以在科技论坛、专业社群等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对于关注民生问题的用户,可以在本地生活类社交群组中进行信息传播。通过在用户活跃的社交平台上进行精准推送,能够提高内容的触达率和用户的关注度,使广播内容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对广播节目的认可度。
3.3 开拓线下传播渠道
除了线上传播渠道外,线下传播渠道同样不容忽视。广播编辑记者可根据用户画像,结合用户的地域分布、活动场所等信息,开拓线下传播渠道。例如,在霍城县中考期间,可在考点周边设置信息咨询点,发放与交通管制、考试注意事项等相关的宣传资料;在社区、企业等地举办政策解读讲座,面对面与用户交流,解答用户疑问。通过线下传播渠道,能够增强与用户的直接接触,提升用户对广播节目的信任度,进一步扩大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四、总结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用户画像已成为广播编辑记者实现内容创新的重要工具。通过基于用户画像挖掘用户需求,能够精准把握用户在民生热点、政策解读和个性化方面的需求,为内容策划提供依据;依据用户画像创新内容呈现形式,采用多样化的信息表达、增强互动性和打造故事化内容,能够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借助用户画像拓展传播渠道,整合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利用社交平台精准传播和开拓线下传播渠道,能够扩大广播内容的传播范围,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王志伟.浅析电台编辑记者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报业,2024(1):232-2
33.
[2]何文斌.新媒体时代下记者采访编辑形式的创新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3(8):170-172.
[3]汪昆明.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意识培养[J].中国报业,2024(16):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