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

作者

陈沂

玉溪科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玉溪市652800

摘要: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是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因涉及利益调整、居民诉求多样性及施工管理等因素,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科学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矛盾,优化改造方案,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本文从社会稳定风险的来源入手,分析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探讨有效的评估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管控对策,以提高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社会接受度和实施效率。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

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一)居民利益诉求冲突带来的稳定风险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住房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升级和环境优化,但因居民需求不一致,容易引发利益冲突。部分居民希望通过改造获得更大权益,如增加停车位、提升房屋附加价值,而部分居民则担心施工影响居住质量或增加经济负担,导致诉求不统一。在改造过程中,部分低收入群体可能因经济能力有限,对涉及费用分摊的政策持抵触态度,进而引发矛盾。如果改造方案未能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容易引发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导致部分居民群体通过投诉、上访甚至集体抗议表达不满,影响项目推进的稳定性。

改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扰民问题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尘土、交通堵塞等问题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改造工程通常涉及拆除旧建筑、管线改造、道路翻修等环节,施工过程中设备噪音较大,影响居民休息和工作。扬尘污染、建筑垃圾堆放等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会降低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甚至引发健康隐患。改造过程中涉及临时封路、改变小区交通流线,可能影响居民正常出行,如果未做好前期宣传解释,容易引发居民的不满情绪,导致施工受阻。

物业管理与后续维护责任划分不清

改造工程完成后,小区的后续管理与维护责任需要明确,否则可能引发居民与物业、政府部门之间的纠纷。部分老旧小区因产权关系复杂,改造后新增公共设施的管理主体难以明确,容易出现设施损坏后无人维护的情况。改造工程通常包括绿化、停车场、电梯加装等内容,居民对新设施的使用权、管理权可能产生争议,导致物业管理工作难以推进。如果改造后物业管理费用增加,而未能事先与居民达成共识,可能引发居民的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稳定。

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

(一)建立居民参与机制提高社会接受度

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建立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是提升社会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改造前期需要充分调研居民诉求,建立多渠道意见收集体系,确保各类群体的意见都能被充分表达和考虑。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职业类别的居民,采用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如社区座谈、入户访谈和线上咨询,以获取更加全面的反馈信息。改造过程中,居民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拆除范围、基础设施升级、物业管理调整及费用分摊,所有方案都应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再进行决策。建立居民代表委员会,使其成为居民与政府、施工方之间的沟通桥梁,确保所有决策公开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矛盾。工程推进过程中,定期召开社区会议,向居民公布最新进展,详细解读施工安排、资金使用情况及未来管理方案,增强居民的信任感。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居民意见进行数据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调整建议,确保改造方案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提高居民的整体接受度,避免因意见分歧导致的社会不稳定风险。

优化施工管理降低改造过程中的扰民风险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施工活动对居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施工噪音、粉尘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常引发居民不满,导致社会稳定风险增加。施工安全管理薄弱更容易引发施工事故,造成更大的社会矛盾和舆论压力。为避免扰民问题引发的稳定风险,施工单位应在项目启动前科学制定施工管理方案,明确施工时间段,严格控制高噪音作业时长,优先采用低噪音机械设备和隔音屏障,以降低噪音传播对居民的影响。施工现场应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减少扬尘扩散,并定期清运建筑垃圾,保持小区环境整洁。在施工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隔离围挡,防止居民意外进入施工区域发生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应安排专职安全监督员,对施工机械操作、脚手架搭建等环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施工操作规范,降低安全隐患。加强工地现场的用电管理,防止电气线路老化或接线不当引发火灾。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施工事故或居民投诉时能够快速响应,减少矛盾升级。施工期间建立意见反馈渠道,施工方和社区管理人员共同值守,及时回应居民疑问,化解因沟通不畅带来的不满情绪。

明确改造后物业管理责任确保长效运营

改造完成后的物业管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体验和社会稳定,明确管理责任是确保改造成果长期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改造前期,政府、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应共同商议改造后新设施的产权归属及维护责任,确保公共设施的管理体系清晰明确。针对新增的停车场、电梯、智能安防设备等设施,制定专项管理方案,明确使用规则,避免后期因管理混乱导致居民矛盾。物业管理费用的调整需要提前规划,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确保物业费用调整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提供相应的补贴政策,以减少居民的经济压力。建立设施维护基金,确保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时能够得到及时修复,提高设施的可持续性。社区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改造后的长效运营至关重要,物业公司应加强与业主委员会的沟通,定期召开居民会议,听取居民意见,并对物业管理方式进行优化调整,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小区环境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通过透明的物业管理制度,使居民对改造成果更加认可,提高社区的整体满意度和稳定性。

加强社会稳定风险监测和应急预案制定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利益调整、施工扰民、设施维护等问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项目顺利推进。社会稳定风险监测机制的缺失会导致小问题逐步积累成大矛盾,影响工程施工和后期管理。建立科学的社会稳定风险监测体系,能够提前识别和有效应对潜在风险。在项目规划阶段,应通过居民问卷调查、社区座谈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收集民众意见,分析潜在矛盾点和风险源。在施工阶段,设置风险监控点,实时监测工程进展和居民反映的问题。施工方和社区管理机构联合建立舆情监测机制,通过网络平台、热线电话和社区意见箱收集居民意见和投诉,确保问题在萌芽阶段得到处理。针对工程推进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如安全事故、群体性上访和施工纠纷,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明确部门职责和响应流程,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应对和化解矛盾。施工现场要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和急救设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风险监测和应急机制的有机结合,能够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并进行有效化解,减少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风险,提升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群众满意度。

结束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居民参与机制、优化施工管理、明确物业责任和加强风险监测,可以有效降低改造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支持度。合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仅能够优化改造方案,还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未来更多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王晓磊,郝坤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社会风险评估及管控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23,43(02):76-82.

[2]刘耀亮.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的利益协调与稳定风险管理[J].建筑经济,2023,41(03):95-101.

作者简介:陈沂,性别:男,民族:汉,籍贯:云南,研究方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身份证号码:53042419960926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