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广西靖西边境涉烟走私犯治理困境与破局路径研究

作者

鄂忠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公司百色市公司靖西营销部 广西百色 533000

烟草专卖品是国家实行严格专卖管理的重要物资,其走私活动不仅冲击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更造成巨额财税流失,扰乱市场秩序,滋生跨境犯罪。广西靖西市毗邻越南,复杂的地理环境与便利的陆路通道使其成为走私重灾区,尤以云南、贵州烟叶经此非法出境越南为典型模式。当前执法实践陷入“抓司机易、惩元凶难”的窘境,核心症结在于证据链薄弱导致难以有效追诉幕后组织者与准确认定涉案金额。传统依赖口供与单一物证的侦查模式已难以应对高度组织化、隐蔽化的新型走私犯罪。如何突破证据困局,构建“打团伙、断链条、摧网络”的长效机制,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立足靖西一线执法困境,以证据链重构为核心,探索系统性治理路径。

1 靖西边境涉烟走私犯罪现状与特征深度剖析

1.1“通道化”趋势显著

靖西依托其漫长的边境线与众多非设关地通道(如龙邦、岳圩等口岸周边便道),成为连接国内烟叶主产区(云贵)与越南消费市场的“黄金走廊”。走私网络依托本地边民、物流从业者形成稳定“地下输送带”。

1.2“蚂蚁搬家”式运输

为规避风险,走私组织者将大批量烟叶拆分为小批量、多批次运输。雇用大量社会货车司机,使用普通厢式货车伪装运输,混迹于正常车流中,隐蔽性强。

1.3“高度绝缘”运作模式

幕后组织者(货主)通过多层中间人(“看水族”、揽货人)与运输司机单线联系。司机仅被指令在特定地点装货(常为偏僻仓库或中途换装点),运往靖西某地卸货,对货物性质(常伪报为普通农产品、日用品)、最终目的地(越南)、货主身份一无所知。运输费用常通过现金或非实名支付工具结算。

1.4“价格迷雾”策略

走私分子刻意切断货物来源凭证(无正规购销合同、发票),使查获烟叶的实际购进价格难以溯源。在无法认定实际价格时,嫌疑人(司机)往往做极低供述,导致涉案金额被低估,无法达到走私普通货物罪的起刑点(偷逃应缴税额 10万元人民币)或非法经营罪的起刑点(涉案金额 5 万元以上)。

1.5 司法认定分歧

检察院对司机是否“明知”所运为走私烟叶常持审慎态度。仅凭司机“不知情”口供,若无充分间接证据印证其主观明知,难以认定其犯罪故意。价格认定存疑也易导致案件被退回补充侦查或不起诉。

2 案件侦办与追诉的核心痛点与成因分析

2.1痛点一:主观“明知”认定难,司机易脱责

成因:现有证据多为“一对一”口供(司机坚称不知情),缺乏客观、可相互印证的证据证明司机对货物性质(烟叶)、走私意图(出境越南)存在明确认知。走私组织者精心设计的“信息隔离”机制有效规避了直接证据的产生。

后果:大量司机因“证据不足”无法被追究刑事责任,仅能行政处罚,对运输环节缺乏有效震慑。

2.2痛点二:幕后组织者(货主)身份溯源难

成因:人货分离、多层代理、单线联系、现金结算等手段,使侦查难以穿透中间环节直达核心组织者。司机无法提供有效信息,物流单据信息虚假或不完整。

后果:案件止步于运输环节,“抓小放大”,无法斩断走私源头和资金链,犯罪网络快速再生。

2.3痛点三:走私烟叶实际价格认定难,涉案金额被低估

成因:缺乏合法来源凭证:走私烟叶无正规购销合同、发票;货主信息缺失:无法向源头货主核实价格;市场参考价波动大:不同等级、产地、年份烟叶价格差异显著;嫌疑人供述不可靠:司机或揽货人为规避重刑,常做远低于实际价格的供述。

后果:在无法查清实际成交价格时,若检察院采纳嫌疑人供述的低价,常导致涉案金额无法达到刑事追诉标准,案件只能行政处罚。

2.4痛点四:证据链断裂,难以形成闭环

成因:各环节证据孤立分散:查获的实物(烟叶)与运输工具(货车)缺乏与幕后组织者的直接关联;资金流因现金交易或复杂洗钱手段难以追踪;物流信息碎片化;人员关系网络模糊。缺乏将“货、车、人(司机、中间人、货主)、钱”有机串联的证据体系。

后果:难以证明走私犯罪的整体性、组织性,难以对幕后主犯和整个犯罪团伙提起有

3 破局路径:构建“四位一体”证据链重构体系与综合治理机制

针对上述痛点,亟需转变侦查理念,从单一环节突破向全链条打击转变,从依赖口供向构建多维证据体系转变,从个案办理向综合治理转变。

3.1证据链重构:构建“多维融合、逆向溯源”的立体体系

3.1.1强化“间接证据群”证明司机“明知”

重点收集固定以下间接证据群。路线异常性:GPS轨迹、手机基站数据证明司机刻意绕行检查站、频繁进入边境敏感区域(如非设关地附近)、在无明确收货点长时间停留待命。运输过程异常:监控视频显示司机在装/卸货时表现出高度警惕(如频繁张望、遮挡车牌、关闭行车记录仪)、拒绝或回避执法人员正常检查。通讯异常:通话记录、聊天记录(如使用加密软件)显示与特定号码(疑似揽货人/“看水族”)在装货前、运输中、临近边境时有密集、简短、指令性联系;使用暗语交流(如“特产”、“山货”代指烟叶)。报酬异常性:运费远高于同类普通货物正常市场价(需物价部门出具证明),且支付方式异常(如高额现金预付、非实名支付)。货物状态异常:司机无法合理解释货物来源、性质、货主信息;对货物进行刻意伪装(如外层覆盖合法货物);被查获时表现出明显不合常理的恐慌或推诿。

高度盖然性”推定规则适用:当上述间接证据形成完整链条,足以排除司机系“善意不知情”承运人的合理怀疑,达到“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时,即使司机否认,司法机关也应依法认定其主观“明知”。这符合刑事诉讼中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则,也契合打击此类高度隐蔽犯罪的实际需要。关键点在于证据的“量”与“质”必须形成闭环,排除合理怀疑。

3.1.2资金流”逆向溯源,锁定核心组织层

穿透多层支付。不局限于司机收取的运费。追踪司机、中间揽货人、仓库提供者、边境接货人等各环节参与者的账户资金流动。关注异常资金(如短期内多笔固定金额转入转出)、关联账户(同一控制人下的多个账户)、与云贵地区可疑账户的往来。

深挖“地下钱庄”与“跑分”平台。走私利润巨大,资金转移常依赖地下钱庄或利用虚拟货币、电商平台等进行“跑分”洗钱。强化与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协作,运用资金穿透分析工具,追踪大额可疑资金的最终流向和沉淀点。

“由钱及人”。将异常资金流与嫌疑人通讯网络、活动轨迹、社会关系进行碰撞分析,定位实际控制资金、获取最大利益的顶层组织者(货主)。

3.1.3构建“涉烟走私价格数据库”,破解价格认定难题

数据来源多元化。由烟草专卖局牵头,联合物价、税务、农业部门及主要产烟地政府,广泛收集整理。云贵主产区(烟草部门)实时收购价、烟农合作社交易价、重点集散地(如昆明、贵阳相关市场)的合法交易价格行情(需定期更新);历史成交数据,过往查获的、能确定实际成交价格的走私案件数据;越南边境收购价情报,通过国际执法合作、边民情报等渠道获取越南方面对走私烟叶的收购价格信息;品质鉴定标准化:对查获烟叶进行专业等级、产地鉴定(可借助烟草科研机构)。

建立科学认定规则。当确实无法查清实际成交价格时,按以下优先顺序予以认定。第一是数据库匹配根据查获烟叶的鉴定等级、产地、查获时间,匹配数据库中对应的云贵产区同期同等级合法市场交易平均价。此价格最能反映其实际价值;第二是越南收购价参考,如有可靠情报证实越南边境收购价明显高于国内合法价,可作为补充参考(需谨慎核实);第三是嫌疑人供述的合理性审查,仅在嫌疑人供述价格且有其他证据(如通话记录提及价格、转账记录)印证,且该价格不低于数据库中同等级烟叶最低合法收购价时,方可考虑采纳。严禁仅依据无佐证的、明显低于市场行情的嫌疑人供述认定价格。

3.1.4整合“人、车、货、流、钱”信息,构建完整证据链条

“人流”追踪。运用大数据分析嫌疑人的通讯联络图谱、住宿记录、交通工具使用记录(如网约车、大巴购票)、边境通行记录、社会关系(尤其与云贵、靖西本地、越南关联人员的联系)。

“车流”监控。整合高速公路ETC、治安卡口、重点路段监控、车辆GPS数据,建立进出靖西边境区域(特别是非设关地周边)的高危货车动态数据库,分析高频次、异常路线车辆。对涉案车辆进行深度关联分析(历史轨迹、经常停靠点)。“物流”溯源。与大型物流信息平台合作(如运满满、货车帮),筛查涉及云贵至靖西线路的异常货运信息(如无明确收货方、高运费、货物品名模糊或伪装)。追踪涉案货物的包装物、运输单据(即使虚假信息也可能暴露关联)。

“信息流”碰撞。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如靖西边境涉烟走私犯罪情报研判中心),将分散在公安、烟草、交通、市监、银行、通信等部门的数据进行汇聚、清洗、关联、碰撞,利用AI模型识别走私活动模式和可疑对象,生成预警信息和关联图谱。

3.2强化司法协作与能力建设

3.2.1推动检法共识

公安、烟草部门应主动加强与检察院、法院的沟通协调。明确“明知”推定标准,联合制定《关于办理走私烟叶刑事案件中主观“明知”认定若干问题的指引》,明确列举可作为推定“明知”的典型情形和证据要求,统一司法尺度;确立价格认定规则,推动检法认可并采纳基于“涉烟走私价格数据库”出具的《价格认定意见书》的法律效力,确立其作为涉案金额认定主要依据的地位;强化提前介入,对重大复杂案件,邀请检察院在侦查阶段提前介入,就证据收集方向、法律适用等问题提出指导意见,确保证据质量符合起诉标准。

3.2.2提升执法专业化水平

专项培训。针对一线执法人员(公安、烟草稽查),开展涉烟走私犯罪特点规律、证据收集固定(特别是电子证据、间接证据)、资金查控技巧、情报分析、审讯策略等方面的系统培训。

引进专业人才。招录或培养具备经济犯罪侦查、数据分析、会计审计、烟草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装备技术升级。配备先进的移动查验设备(便携式X光机、烟草快速检测仪)、数据采集分析工具、加密通信监听设备、无人机巡查系统等。

3.3构建“打、防、管、控”综合治理体系

3.3.1强化源头管控(云贵方向)

与云南、贵州建立跨省协作机制,共享重点人员、车辆、企业(仓库、物流点)信息,加强对烟叶种植、收购、仓储、运输环节的监管,挤压非法烟叶流出空间。对可疑流向靖西的烟叶运输实施重点监控。

3.3.2边境严管严控(靖西方向)

物理阻隔与智能监控结合。在重点非设关地段加强物理拦阻设施(隔离墙、壕沟)建设,并辅以高清摄像头、红外感应、震动光纤、无人机巡逻等智能监控手段,实现24 小时无死角监控预警;实施群防群治,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机制,发动边民、护边员、民兵提供线索,设立有奖举报制度(严格保密);对重点人员管控,对本地有走私前科人员、特定区域(如边境村屯)重点人员、从事边境运输、仓储、贸易等行业的可疑人员建立动态管控档案。

3.3.3 深化跨境执法合作(越南方向)

在现有中越边境警务合作机制框架下,推动建立专门的涉烟走私情报共享与联合行动渠道。定期开展跨境联合执法行动,共同打击跨境走私网络和边境接货点。探索建立涉烟走私案件线索移交和证据协作机制。

3.3.4压实行业主体责任

加强对货运信息平台、物流企业、仓储服务提供者的监管,督促其落实实名登记、货物查验、信息留存等责任。对明知或应知用于走私仍提供便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构成走私共犯或适用《反走私工作条例》处罚)。

4 结语

广西靖西边境涉烟走私犯罪治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瓶颈在于高度隐蔽化、组织化的犯罪模式对传统证据收集方式形成的严峻挑战。破解之道,在于以证据链的系统性重构为核心突破口,通过强化多维间接证据的收集与运用以推定“明知”、依托权威数据库破解价格认定困境、利用资金流穿透实现幕后组织溯源、整合“人车货流钱”信息构建完整证据闭环,并结合司法共识凝聚与跨区域、跨部门、跨国境的综合治理,方能实现对走私犯罪全链条、深层次的精准打击。

“靖西方案”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本地难题,其构建的“多维证据融合+价格数据库支撑+资金逆向溯源+综合治理联动”模式,对全国乃至全球面临类似挑战的边境地区走私治理具有重要的可借鉴与可复制意义。唯有持续创新执法理念,深化科技应用,强化协同共治,才能有效斩断走私黑色链条,筑牢国门屏障,切实维护国家财税安全、保障烟草市场秩序、守护消费者权益,为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未来的治理实践中,需不断根据犯罪手法的演变动态调整策略,强化能力建设,巩固并深化治理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反走私报告(2023)[Z].北京:海关出版社,2024

[2]李明伟.边境地区走私犯罪治理的法治路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01):123-132.

[3]王硕.数据治理视角下的反走私协同机制创新[J].电子政务,2023(10):89-96.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Z].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