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传承创新
孙树光
山东政法学院 250014
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挖掘、整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特设数据库、举办主题展览、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等。
分析高校图书馆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
提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传承的路径和方法。
红色文化资源通常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所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 [1] ,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和精神内涵的物质与非物质的统称。这些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历程、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源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历史陵园、红色文献、革命文物等,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核心部分,同时又是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在红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展示和传播红色文化、红色历史事件( 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和英雄事迹的学习,引导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发展历程,增强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抵御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对高校具有多维度、深层次的指导作用与意义。
高校图书馆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筑牢青年信仰根基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塑造青年价值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红色文化蕴涵的党的奋斗历程、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素材,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存储和传播场所,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传播红色基因,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家国情怀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高校通过展示和传播红色文化,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激发爱国奋斗的民族自豪感。
3.优化思想政治教育 助力“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理念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核心:全员育人为育人主体,全程育人对应育人时间,全方位育人对应育人空间 ,三全育人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以人员、过程、环境等要素为依托,组织和协调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而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面化的育人机制。 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和有力的支撑。红色文化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核,通过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的高校图书馆,进行红色文化开发能够更好地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1)实践育人: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例如红色研学、社会实践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2)课程思政 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例如艺术院校创作红色主题作品,理工科院校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保存与传播的重要机构,在红色资源的资源挖掘、梳理、和开发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系统化梳理红色文献、创新传播方式、深化服务功能,激活馆藏红色资源和历史价值与教育意义,助理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弘扬。以下是具体途径:
资源普查与分类建档
一、全面梳理馆藏:对现有红色文献(书籍、报刊、手稿、档案、影像等)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红色资源专题目录。
1.全面清点: 对馆藏的红色文献(例如党的重要文件、领导人著作、革命宣传品等)经典著作(例如马列主义经典、毛泽东思想相关文献等)和革命历史资源(地方党史、革命事件记录、口述史等)进行物理清点,记录载体形式(纸质、影像、实物等)保存形态和内容主题。2.标柱时间范围 按历史时期划分(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3.分级整理 根据文献的稀缺性、历史价值、保存难度进行分级(如一级文物、普通文献)
2.主题分类
重点挖掘党史、革命史、英雄人物传记、红色文学作品等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红色文献、例如党史、革命史、英雄人物传记、红色文学作品以及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同时可以收集民间故事、口述等非正式文献、以丰富资源种类。
按照内容主题:
党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革命历史、英雄人物(重大事件、战役、人物传记)
红色文艺(革命题材小说、诗歌、戏剧、影视)
地方红色回忆资源(地方党史、根据地建设、口述史)
按照载体形式:
纸质文献(书籍、报刊、手稿)
影像资料(纪录片、老照片、录音)
实物档案(勋章、信件、革命文物复制品)
3.构建分类框架
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法)的“D类(政治、法律)”和“K类(历史、地理)”进行细化,或自定义红色文化专属分类标签(如“革命根据地建设“抗日文献”等等)
结合时间轴(1919-1949、1949-1978、1978 至今)和空间轴(例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交叉标柱
二 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目录设计符合红色文献特点的元数据字段,例如:
1.制定元数据标准。题目、作者/责任人出版时间、版本信息
主题关键词(例如“长征”“抗日战争”“土地改革”)
历史背景、关联人时间/人物资源类型(图书、手稿、影像)
保存状态、数字化状态
对珍贵文献进行扫描、OCR文字识别、影像修复、建立数字化副本。可参考《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ublin Core)或《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增加红色文化特色字段2.数字化加工
使用标准格式(PDF/A、TIFF、MP4)保存,确保长期可访性。
3.目录数据库平台(如MySQL、MongDB)或专业文献管理系统(如CALIS、超星)。
添加水印或版权声明,保护知识产权。
开发检索功能,支持多维度查询(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
本馆在做好全馆红色资源目录的前提下有开展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施策
略,结合传统与创新的新形式,可以灵活调整:
(1)与学校合作开展“红学研究”项目,设计图书馆-纪念馆-红色景点的参观路线。
笔者院校坐落在济南茂岭山脚下,茂岭山战斗是著名的济南战役首胜的标志性节点,现有多处战壕遗址。院内建有“解放济南战役茂岭山遗址”金色大字标志,2009 年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浮雕、勋章展示、双拥工作史雕塑等系统呈现战役的历史。图书馆在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过程中均有从图书馆到红色广场的参观项目。并有本馆老师亲自讲解茂岭山战役历史,增强沉浸式学习体验。
一、“红色课堂”现场教学
(2)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与地方党史办、档案馆、纪念馆合作,收集本地的红色文献、革命故事、口述历史等资源。图书馆积极与济南战役纪念馆等单位合作,将 茂岭山战役遗址作为本校红色资源,其历史档案、战役史料、英雄事迹等文献通过图书馆进行系统化归档和数字化保存,为师生研究提供支持和为济南战役茂岭山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所需要的历史文献并辅助基地的展陈设计和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和济南战役纪念馆共建德育教育基地,图书馆参与资源共享项目,例如战役相关档案的数字化合作、口述史整理等,进一步扩大资源的覆盖范围。
另外图书馆参加学校打造的“茂岭山红色大课堂”品牌思政课,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与现场教学结合,为课程开发提供文献支持。例如教研室教师张家豪在活动中结合史实讲述战役细节,其教学内容需依赖图书馆的历史档案和学术资源等等。
(3)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纸质红色文献转化为电子资源,便于保存和传播。收集网络上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红色影像、纪录片、音频等,纳入图书馆资源体。
二、举办红色主题展览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陈云与党风廉政建设在山东真法学院图书馆开展
为了迎接建党70 周年学院图书馆与陈云纪念馆联合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陈云与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开展仪式。六月十一号,陈云纪念馆部分代表及其部分学生和部分院系的领导参加了开幕仪式。大家在陈云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系统的回顾了陈云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言论以及他一生的重视党性修养的生动事迹。
通过展览学习陈云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和事迹,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自律其身、率先垂范的坚强党性原则,不仅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代下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活动。而且对于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本展览旨在宣传陈云关于党风廉洁建设中的崇高品德和伟大分风范。让老一辈的廉政建设思想和实践在山政师生中传播的更深更广、有以史为鉴,以人为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2)红色传承永驻心间,听红色藏品讲党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全国红色收藏珍品展开幕
承载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2021 年六月,”红色传承永驻心间,听红色藏品讲党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全国红色收藏珍品展在图书馆开幕。中国妇联 LIAN执委、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滨、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戴维佳、崔新未以及政法学院的部分领导和来自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委员会、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全国各地的红色藏家以及校园师生160 多人参加了的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本次展览为公益展览,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藏委会和主办,图书馆和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本次通过知名藏家定点征集和全国遴选的方式,精心挑选了300 余件(套)红色藏品参展。展品门类包括雕塑、瓷器、书画、信札、文献史料、徽章、影音影像、海报宣传画等各大门类;展品题材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卫生、医疗、教育、交运、城建、科技、外交等诸多领域。“以史料作依据,以艺术为主线,按时代和主题来分类,各地·博物馆、工艺美术大师、红色收藏家的千余件红色藏品。汇集在此展出。
藏品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章、党刊等珍贵史料,也有工艺美术大师在 50 到 60 年代的精品力作,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文物和孤品、珍品,甚至很多藏品都是第一次面向大众展出。例如:收录小学课本被几代人所熟悉的《艰苦水月》铜雕原作、25 个版本的经典红色文献《共产党宣言》、第一版《毛泽东选集》(1944 年首印版)周恩来信札等等,
活动期间,很多机关、企业党总支部全体党员纷纷来此参观学习,并留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薪火在这里代代相传。图书馆向红色收藏家颁发了捐赠证书,红色文化就此深深扎根校园。
(3)追思革命伟绩 传承英模精神。
2016 年九月22 号,党委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联合举办忠诚——“”三严三实“”的好干部孔繁森专题展 在图书馆人权广场举行开幕仪式,图书馆作为协办单位,全程参与并精心布展。学院党委书记李玉福及纪委书记部分师生 200 多人参加了专题活动,孔凡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彬出席专题展并讲话。
布展从“齐鲁赤子”“汗撒雪域”“情系高原”“廉洁清正”“深切怀念”“光耀神州”六个站题聆听了孔凡森同志的光辉事迹,展现了孔繁森同志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辉煌一生,孔繁森同志爱民至深又深受人民爱戴的人间真情,深深的震撼着在场的党员群众和光大师生们的心灵。
孔凡深纪念馆馆长高彬从孔繁森精神是永恒的、孔繁森同志为人民服务是快乐幸福的、孔繁森精神是可敬可学的三各方面谈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的重要意义、时代价值。这些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是我党永葆革命本色和奋斗激情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激励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持久动力。
(4)“联中见廉,以联倡廉”廉洁楹联文化书法展202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大学图书馆作为文化高地,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由学院纪委牵头,以各处室参加图书馆主办的廉洁楹联文化书法展内容全部来自历史上的廉洁楹联。廉洁楹联以其言简意赅、意境高远的特质,映照出古人高洁自律、清正无私的崇高品德,深刻的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洁之道。同时更是寄托了他们对社会公平公正、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期盼.山政师生 66 部作品的展示,引来全校师生的好评。
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传承中不仅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精神动力的源泉,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的精神高地,更是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价值引领、实践育人、校园文化构建等多重路径,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提供坚实的基础。图书馆通过“基地+课程+数字化+活动+展览”“五位一体”的模式,让红色教育“活”起来,既传承了革命精神,又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怀。未来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结合时代特点,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进一步结合AI、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