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汝东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阿拉尔 843300
昆仑神话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昆仑神话也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昆仑神话简介
昆仑神话是世界两大神话的主体神话,与希腊神话齐名。昆仑神话主要记载了人类从诞生到发展的重要历程,其产生和流传过程与华夏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同步的。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爱而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 50 岁了,在位 55 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他长寿,后世便有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王西巡,有偃师求见,有的说他与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
在《山海经》中,昆仑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神话中心,很多古代的神话,如夸父逐日、西王母与三青鸟等故事,都起源于昆仑山。在昆仑神话系统中,西王母的神话传说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影响。关于西王母的早期形象,《山海经》中提到其“载胜、虎齿、豹尾、穴居”’,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穆天子传》讲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于瑶池;《汉武故事》及《汉武内传》中西王母变成了雍容华贵的群仙领袖;《神异经》等还讲西王母找了东王公为配偶;《西游记》中王母娘娘蟠桃会等,都是原居住于昆仑山的半人半兽形象的西王母神话传说的演变。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中最原始的女神,因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位神,对其信仰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汉代是西王母信仰的鼎盛期,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较大范围和较长时间里流行、具有民间宗教崇拜性质的、有着常人形态的神,故又被海外学者称为“中国第一神”。
二、昆仑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中华民族古典神话重要部分的昆仑神话,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影响深远。我们耳熟能详的“夸父追日”“共工触不周山”“西王母不死药”“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神话,都“发生”在昆仑山。这些是中国人给幼童启蒙时便要讲的故事,是对中华文明的瑰丽想象,已深深刻入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昆仑神话中还有许多历史化神话故事,是中华先民对历史的特殊记录和表述,显示着中华民族从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向史话时代的嬗变。
第一,昆仑神话蕴含着追求和合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纵观中华民族文明史,始终以“天下大同”为最高目标和终极指向,从地域上合,从民族上合,从语言上合,“和合”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中。大禹治水是昆仑文化中团结精神和天下情怀的生动体现。《史记》说:“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禹团结了益和后稷等贤人,发动各部落领袖与民众,开始了艰辛而伟大的治水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大禹依靠不同地域民众力量泄水防泽,北方是“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是“冀州之民”,南方是“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各部族团结起来,共同取得了治水的最终胜利。后禹又“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成为被广为认可与爱戴的“天下共主”。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大一统思想的生动体现。
第二,昆仑神话蕴含着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在读昆仑神话时,我们会强烈感受到一种刚健有为的精神力量,一种踔厉奋发的人生态度,一种对真理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山海经》中“夸父逐日”只有寥寥数语,民间传说中这个故事也极其简单,但至今仍被人们口口传颂,正因为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自强不息以探索世界、寻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颂扬夸父之积极进取;而陈独秀《感怀》诗“夸父走虞渊,白日终相待”,更从太阳的角度,说明真理、道义永远等待我们去探求。
第三,昆仑神话蕴含着厚生爱民的深重忧患意识。昆仑神话中的人文始祖,或开天、或造人,或救民水火、存亡续绝,都是以伟大的力量和情怀关怀人民、关怀民生,这是中华文化中最基本的精神。“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从此“地不满东南”,江河泛滥。于是女娲挺身而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从此“苍天补,四极正”,尤其是“颛民生”。射日的后羿不惜触怒天帝,宁可牺牲自己神力、放弃神祇身份,只为还日月有常、万民安生。这种不顾艰险、不怕牺牲、解除苦难、为民造福的担当,是中华民族民本思想的生动体现。另一方面,后世又对共工不顾民生福祉、只求个人私利,争夺帝位失败而触山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道德批判,说其“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
总之,昆仑神话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是追求天下大同的思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生爱民的忧患意识等,是激励中华儿女奋斗的强大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汉)刘向:《山海经》,方韬译注,中华书局,2016 年 3 月。
【2】(汉)司马迁:《史记》,文天译注,中华书局,2016 年 1 月。
【3】鄂崇荣、张前:《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昆仑文化的传承与流变》,《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22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