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作者

孙云

合肥市小庙中心学校,安徽 合肥,231281,

摘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是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思路,如同一根主线串联整个教学活动环节。为了实践这一理念,高效的作业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面对知识吸收和能力培养的挑战,教师正在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路径,此时对“教—学—评”一致性作业设计的实施进行深入研究显得格外有必要,既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又能帮助教师展开精准教学,促使教学过程更加个性和科学,给予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活动力。

关键词:“教学—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引言: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越发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教—学—评”一致性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就成了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核心步骤[1]。教材文本中包含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和文化瑰宝,同时学生个体之间具有个性差异,如何去深度挖掘教材文本,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作业,实现教学评紧密结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本文重点探究了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中做到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性措施。具有实质性的价值与意义。

一、联系学生实际,紧扣目标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若是想基于教学评设计并实施作业,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紧扣目标。根据部编版教材内容而言,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特定主体,每单元也是围绕同一主题来呈现课文内容。所以教师在基于教学评设计作业时,应当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并以此为前提来梳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可以根据每个课时的任务来促进自身学习成效的提高,对此教师可以基于单元为主题来设计作业,避免让学生所做作业都是各自为政,这也是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设计语文作业的重要特征[2]。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为例,首先,教师要明确本单元主题是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由于学生对于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理解具有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展开循序渐进的分层作业设计: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字词,并学会造句;参与阅读理解,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描述和人物性格的描写;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对故事进行缩写并展示成果;选择类作业:以其他我国神话故事为主题创作手抄报。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作业设计,学生既能够巩固基础知识,也能够获得思维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教学与作业设计目标一致的作用。

二、紧扣教材文本,深度挖掘素材

以教材文本为核心资源的教学,如同一个知识宝库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坚实基础[3]。作文设计和文本扣人心弦,犹如在知识深处架起桥梁。就字词句段而言,字如同语言大厦基础,以作业来夯实字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根基;文本中的句子和段落则是情感和思考的传递工具,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和逻辑;写作当中的修辞手法是文章独有的魅力,将其融入作业中,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技巧;而情感内涵则是联系学生和作者之间的纽带,利用作业来引发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一来,教学评围绕着文本紧紧交织,构成有机整体,可以强化教学当中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部编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一课的教学结束,为了深入挖掘文章的价值而设计作业,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三月桃花水滋润大地庄稼,装点春天的美妙描述。随后布置作业,请学生模仿这段文字描述的情景。学生们积极踊跃展开作业完成,有的写道: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诗篇,轻轻地落在心间。它带着粉色的幻想,带着温暖的希望,悄悄地降临在每一个角落……教师在评价师,要从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描写顺序是否明确以及场景描述特征抓的是否准来考虑[4]。通过这类作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更加准确地去检测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借鉴。

三、实施多元评价,助力能力提升

学生在语文作业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展开评价,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此来对作业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了解,以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引导[5]。其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正向反馈,对于学优生进行奖励和夸奖,而对于学困生要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寻找问题所在,并提供针对的解决措施,以此来吸引其参与到课堂学习与作业完成中,帮助他们更好的去巩固和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换位思考思考,如果自己是青蛙,要如何成功卖掉泥塘?在对学生讨论和构思泥塘改造计划后,教师要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公开展示并展开评价活动,教学评价要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意想法,也要对学生在改造计划中所呈现的语文知识点进行评价,如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晰等。同时教师要引导生生互评,让他们在互相学习和沟通中不断成长,在互评当中学生也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也能在指出他人不足的同时反思自己,从而促使他们相互成长,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有机活动,倘若要想利用作业设计工作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则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必然要将教学品统一的基本理论贯穿始终,从核心之处改变传统写作理论。从各个方面加以突破和革新,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既符合小学生的特定心理,又契合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同时来为整体语文质量的高效提升带来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芳,张梅."双减"背景下作业的结构化设计模式研究——以小学语文五(下)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单元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3, 39(12):25-30.

[2]雷可可.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3.

[3]周丽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诗配画"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 2023(35):41-44.

[4]林娜.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9).

[5]钟晓辰.语文学科如何建立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思维[J].亚太教育, 2023(14):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