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习作教学与课文片段整合策略
黄文娟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第一小学 516083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持续探索与创新,微习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凭借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特点,逐渐得到广大师生青睐,课文片段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文学知识,还蕴含着深刻思想内涵,这样能够将课文片段与微习作教学相结合,成为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小学语文微习作教学概述
1.1 微习作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微习作教学是以短小精悍的写作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有限篇幅中达成特定写作目标,其特点主要体现于“微”字,也就是篇幅短小、目标清晰、训练聚焦,和传统大作文训练相比,微习作更看重片段化的语言表达,可围绕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者一种写作技巧开展,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并获得反馈,此外,微习作还具备灵活性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写作畏难情绪,提高写作兴趣。
1.2 微习作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微习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观察、思考和写作的综合素养,具体任务包含:一是对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进行训练,像遣词造句、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二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或者文本中提取素材,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三是通过片段化写作,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微习作的任务设计要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提升其写作能力。
2 整合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将课文片段与微习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在选择课文片段时缺乏明确的针对性,未能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需求来精心挑选恰当的文本材料,导致训练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次,对于所选课文片段的解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未能深入挖掘其内在的语言特点和精妙的写作技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从中汲取到真正有价值的写作养分。此外,习作任务与课文片段之间的融合度普遍不高,部分练习设计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更为关键的是,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缺少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估机制,难以对整合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准确、全面地衡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得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3 课文片段在微习作教学中的整合策略
3.1 选择合适的课文片段
教师在教学里得特别重视选择合适的课文片段,这是整合策略的基础。教师要优先挑选语言表达优美、结构层次清晰、写作技巧突出的段落,这样能保证所选片段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学意义,还能在课堂上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方便学生模仿学习。所选片段的内容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还要贴近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积极参与写作活动,也不会因片段难度高让学生害怕,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选课文片段时,要考虑其和单元习作目标的契合度,确保所选片段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让微习作训练更好地服务于整体教学计划,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像这样精心选择、合理安排,教师能最大程度发挥课文片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3.2 课文片段的解读与分析
选定课文片段后,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细致地解读分析,教师要关注片段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句式的独特结构和特点、细节描写的生动细腻,通过细致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以及作者如何用写作技巧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还可通过对比阅读、仿写练习、扩写训练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片段的写作逻辑和思路,把这些知识技巧转化成自身的表达能力。在整个解读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进行过度讲解,以免剥夺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而是应以启发式的提问为主导,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鼓励他们自主地去发现和总结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3.3 课文片段与习作任务的融合
把课文片段跟习作任务做有效的融合,属于整合教学策略里的核心关键环节,教师能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像仿写、续写还有改写等,用来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掌握并提升写作技巧,详细来讲,针对那些以描写为主的课文片段,教师可指导学生依照其独特观察角度以及鲜明语言风格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体会并吸收其精髓,而对于那些以议论为主的课文片段,教师则能引导学生围绕片段主题展开简短且有力的论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论证能力,在习作任务设计方面,教师需特别重视任务的梯度性,也就是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朝更高层次的创造性表达过渡,确保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得到全面提升。
3.4 整合策略的实施效果评估
科学的评估机制在保证整合策略有效实施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准确地衡量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仔细分析学生习作的质量,包括语言的准确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关注学生写作兴趣的变化,看他们是否对写作活动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评估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几个关键方面:一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能不能更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写作技巧,能不能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三是读写结合是否顺畅,学生是否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具体来讲,可以引入学生自评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促进彼此的学习和进步,教师的点评也必不可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专业、中肯的评价和建议。
最后,依据评估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类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种动态、多维的评估机制,能够有效保障整合策略的实施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实践深入探索,小学语文微习作教学与课文片段整合策略的重要性愈发显著,精心挑选课文片段,深入开展解读和分析,巧妙融入习作任务,构建科学的评估机制,我们不仅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激起他们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肖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23.
[2]罗树庚.统编语文教材习作编排变化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2(14):53-55.
[3]张晓宇.关于微作文训练指导问题的探讨[J].语文学刊(教育版),2023(1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