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绘本资源在小学低年级中国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吴晗

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引言:绘本图文并茂,具有精美的图画与独特的外形设计,加上深刻内涵寓意的故事与多元化知识,深受小学教育领域喜欢。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绘本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让学生在欣赏绘画技巧、体会色彩搭配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绘本故事的内涵,达到利用美术课堂教学,全面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快速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将经典绘本作为导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将经典绘本作为导入素材,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对中国画进行学习的强烈兴趣。

《荷花镇的早市》是一本富有中国乡土气息的绘本,画面以水墨画风格为主,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荷花镇的早市热闹场面。在中国画课堂开始之际,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讲述此绘本的故事,使学生在聆听故事的同时欣赏画面中的水墨元素。例如,绘本中用淡墨对朦胧水乡进行了渲染、用浓墨对人物形象与各类物品进行了勾勒,画面整体充满着中国画的韵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绘本画面:“ 大家看看画面中的房子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何种不同?” “ 这些人物的衣服用了什么颜色,带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依托此类提问,教师可使学生对中国画的笔墨特征建立直观感受,从而激活学生尝试用毛笔描绘这些场景与人物的兴趣。

二、提取优质绘本元素,进行中国画技法教学

绘本中包含丰富的图像元素,教师可以从绘本中提取和中国画有关的内容,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漏》是一本富有民间故事色彩的绘本,其画面风格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绘本中对老虎、小偷、老爷爷和老奶奶等形象进行了刻画,线条简练却不失表现力。在教学线条技法时,教师可以对绘本中老虎的形象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观察作者如何对老虎身上的线条进行勾勒。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毛笔临摹上述线条,学习中锋与侧锋等运笔方法。除此之外,《漏》的画面色彩运用也十分简洁,多采用黑白灰等基础颜色,这和中国画的“ 墨分五色” 理念高度契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画面中墨色的深浅变化,讲解墨色的浓、淡、干、湿、焦,之后鼓励学生用不同浓度的墨色在宣纸上自由涂抹,感受墨色的变化。

三、围绕绘本故事,开展创作练习活动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中国画基本技法后,教师可以结合绘本故事开展创作练习活动,使学生将所学技法运用到实践中,获得艺术表达能力的增强。

《安的种子》这一绘本讲述了一个关于等待和成长的故事,画面整体清新淡雅、富有禅意,和中国画的意境之美相互呼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故事情节展开创作。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安种下种子之后静静等待的场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淡墨画出土地与安的身影,用嫩绿的颜色点缀即将萌芽的种子;有的学生喜欢种子发芽之后长成参天大树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粗壮的线条勾勒树干,用丰富的墨色体现树叶的层次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笔墨技法展开创作,无需拘泥于绘本中的画面,使学生在自由创作过程中感受中国画的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进行绘本内容拓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

中国画往往对外传递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可依托绘本资源,细化呈现传统文化要素,以此着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强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系列绘本,依托生动的画面与有趣的故事,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诸如春节、端午节与中秋节等。在中国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此系列绘本,引导学生创作和传统节日有关的中国画作品。例如,在对春节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对绘本中贴春联、挂灯笼与放鞭炮的场景进行展示,使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之后指导学生用中国画的形式绘制上述场景。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春联的书法艺术、灯笼的造型特征等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创作的同时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最终获得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增强。

结束语:

将绘本资源融入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中国画课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内化吸收中国画技法,提升艺术表达能力,增强内在文化认知。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合理选定绘本,积极创新绘本应用方法,使绘本和中国画课堂实现有机融合,最终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中儿童绘本的高效运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3,(09):124-126.

[2]钱华英.水墨画特色绘本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6):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