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黄琦
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215600
引言:
本研究以苏教版译林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以素养为本的单元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展文化比较、批判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所确立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维素养体系,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突破传统“词汇+语法”的传统框架,转而构建三维立体的素养发展图谱。新课标的目标定位是要把英语学习转化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使文本解读过程成为文化价值观的辨析场域,实践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目标的层次性转化,基础层确保课程标准的知识锚点,进阶层设计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任务,创新层则指向批判性思维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三个层级相互嵌套形成螺旋上升的素养发展路径。一节好的英语课除了要有活跃的对话练习,更应留下可迁移的思维工具。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在于打破传统课时割裂的局限,以主题为引领、素养为导向重构教学逻辑,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具有内在关联的意义网络。大单元教学设计思维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观,要求教师站在单元高度把握教学内容,像导演编排剧本般统筹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大单元设计的精髓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横向整合注重跨课时的主题延展,二是纵向衔接关注认知难度的螺旋上升,三是深度挖掘则着力于学科本质的追问,当学生比较不同时期科技文本的语篇特征时,实际上正在建构语言反映时代价值观的元认知。
三、高中英语单元教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单元目标重构
以苏教版译林高一教材“GrowingPains”单元为例,传统教学目标往往局限于掌握青春期相关词汇和过去进行时语法结构,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目标重构则需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实认知需求。教师要把单元主题“成长烦恼”升华为“跨文化视角下的青少年身份认同”,使语言学习成为探索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媒介。重构后的目标体系呈现立体化特征,在认知维度,学生需比较中外影视作品中青少年形象的异同,分析文化价值观对成长叙事的影响;在情感维度,要求通过撰写英文成长日记,反思个人经历与文本主题的共鸣点;在实践维度,则体现为小组合作制作“青少年压力应对指南”进行双语展示。单元目标设定打破了知识本位的局限,使语法结构(如 usedtodo 的用法)自然融入情感表达的语境中,当学生用英语讨论“中国虎妈教育 vs 西方自主教育”的利弊时,其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比较意识得到同步发展。优质目标应具有望远镜效应,既要能聚焦具体语言点,又要能透视背后的育人价值。
(二)内容整合策略
以苏教版译林教材“LookingGood,FeelingGood”单元的内容整合为例,教师可打破教材章节限制,让时尚杂志语篇与心理学研究报告并置阅读,使学生在分析广告修辞手法的同时,批判性思考媒体对身材焦虑的建构作用。整合过程遵循“语言—思维—价值”三位一体原则:词汇学习聚焦身体部位术语的情感隐喻(如“houlderresponsibility”的引申义);阅读教学采用双文本对比法,让学生发现中西方减肥广告中隐含的文化预设;单元整合要特别注重真实语料的有机融入,当学生用统计学知识处理校园饮食调查数据,用英语撰写调查报告时,数学思维就与英语产生了互动,这也正是素养导向教学的魅力所在。
(三)评价体系创新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体系要需从传统的知识性考查向素养导向、多元立体的方向转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核心、形成性评价为辅助、终结性评价为补充的评价机制,通过多方式的数据采集,全面呈现学生学习状态与发展轨迹。例如借助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以语言输出任务、跨文化交际情境模拟、小组协作探究报告等为载体,对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评价,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反思中认识自我、调整策略、优化学习。教师应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闭环。在技术支持下,信息化工具的融入也使得评价能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结果走向过程,从教师主导走向师生共建,从而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核心目标。
(四)强化校本教研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背景下,强化校本教研已成为推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深入实施的重要支撑,教研应围绕单元主题、核心素养目标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基于课堂的实践研究与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理念共建、问题共研,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案例评析、行动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同时校本教研应注重成果的反哺,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增强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教研互动中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升,课程品质逐步优化,最终形成良性的教学改进生态,助力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结语:
当我们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审视单元教学设计时,那些曾经被视为金科玉律的教学范式正在消解,教材不再是教学的边界,课堂不再是学习的围墙,语言能力也不再是孤立的培养目标。新课标对教学变革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对新时代人才需求的深层回应。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我们既看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张力,也遭遇了标准化评价与个性化发展的两难,所有矛盾恰恰预示着英语教育正在经历从工具性到人文性的范式跃迁,而每一次用英语探讨的课堂对话,都可能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粒种子。
参考文献:
[1]高遥思,陈海楝.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学历案课堂实践--以“功,热与内能的变化”为例[J].中学物理,2025,(3):18-23.
[2]程爰.跨学科视角下高中语文单元梳理课的设计与实践[J].中小学班主任,2024(1):8.
[3]袁鸿祥,徐兴国,唐国瑞.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大单元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