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构筑物加固修缮的实践探索

作者

陈学颖

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 福州市 350309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大量早期建设的建构筑物逐渐出现老化、损坏等问题。这些建构筑物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建构筑物加固修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加固修缮的必要性、常见的加固修缮技术、实践案例分析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建构筑物加固修缮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建构筑物加固修缮的必要性

(一)安全需求

许多老旧建构筑物由于设计标准较低、施工质量参差不齐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等因素,其结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对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二)功能更新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构筑物的功能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原有的建构筑物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使用要求,需要进行功能更新和改造。通过加固修缮,可以在保留原有建构筑物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和功能升级,重新焕发活力,满足现代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三)历史文化保护需求

许多建构筑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们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载体。对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进行加固修缮,不仅是对其自身价值的保护,也是对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重要举措。

三、常见的建构筑物加固修缮技术

(一)结构加固技术

1.增大截面法

增大截面法是通过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来提高其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梁、板、柱等构件的加固。例如,对于受弯构件,可以在其受拉区或受压区增加混凝土截面,从而提高其抗弯承载能力。

2.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包裹型钢,通过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共同承受荷载,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这种方法适用于梁、柱等构件的加固,尤其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承载能力的构件。

3.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是利用纤维复合材料与结构胶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复合受力体系,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构件加固,但其缺点是成本较高,且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

(二)非结构加固技术

1.裂缝修补技术

裂缝是建构筑物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的存在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裂缝修补技术主要包括表面封闭法、注射法和压力灌浆法等。表面封闭法是通过在裂缝表面涂抹封闭材料,来阻止水分和有害气体的侵入;注射法是利用注射器或注射泵将低粘度的修补材料注入裂缝内部,使其在裂缝内固化,从而达到修补裂缝的目的;压力灌浆法则是在裂缝两端安装灌浆嘴,通过压力设备将灌浆材料注入裂缝内部,形成密实的填充层,达到修补裂缝和增强结构整体性的效果。

2.防水防潮技术

防水防潮是建构筑物修缮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地下室、屋顶等部位。常见的防水防潮技术包括防水涂料涂刷、防水卷材铺设、防水砂浆抹灰等。防水涂料涂刷是将防水涂料均匀涂刷在结构表面,形成一层防水膜,阻止水分的渗透;防水卷材铺设是将防水卷材铺设在结构表面,并通过热熔、冷粘等方法使其与结构表面紧密粘结,形成防水层;防水砂浆抹灰则是在结构表面抹上一层防水砂浆,通过增加砂浆的密实度来提高防水性能。

3.抗震加固技术

对于抗震性能不足的建构筑物,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技术主要包括增加抗震构件、基础隔震和减震等方法。增加抗震构件是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抗震墙、抗震支撑等构件,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基础隔震是通过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支座,将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的地震作用隔离,从而降低地震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减震则是通过在结构中设置阻尼器等减震装置,消耗地震能量,减少结构的地震响应。

四、建构筑物加固修缮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技术挑战

1.复杂结构加固技术难度大

对于一些复杂的建构筑物结构,其加固技术难度较大。这些结构的受力复杂,加固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实际加固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计算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对结构进行精确的评估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同时,施工工艺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确保加固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2.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构筑物加固修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推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同时,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如何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是一个技术难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充分了解建构筑物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修缮方案。在应用现代技术时,要注重保持建构筑物的原有风貌和文化内涵,避免对历史文化价值造成破坏。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修缮经验和案例,探索适合本地历史文化保护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二)管理挑战

1.多部门协调管理困难

各部门之间在职责分工、管理流程、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协调管理困难。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需要建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确保各部门能够协同工作,共同推进建构筑物加固修缮工作的顺利开展。

2.资金管理与保障问题

建构筑物加固修缮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来源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保障资金的投入和合理使用,需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明确资金的来源渠道和使用范围。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施工质量管理与监督问题

施工质量是建构筑物加固修缮工作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强对施工企业的资质审查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同时,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此外,可以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对施工质量进行独立检测和评估,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论

建构筑物加固修缮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涉及到历史文化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以推动建构筑物加固修缮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希.建筑物加固修缮工程质量监理控制措施[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1):54-57.

[2]李同群.浅谈老旧建筑物加固修缮施工要点[J].广东建材,2020,36(06): 50-53.

[3]李美涛.古建筑物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J].石材,2024,(08):7-9.

作者简介:陈学颖,出生年月:1985.02.18,性别:男,籍贯具体到省市:福建省福清市,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单位所在地区邮编:,民族:汉,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与工作相关):工业建构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