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技巧教学研究

作者

付景荷

磴口县实验中学 015299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标准,以往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已无法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进程当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这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鉴于此,对中学语文教学里的写作技巧教学展开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生活实践为出发点,培养观察与感知能力

从生活实践出发培养学生观察与感知能力不仅能丰富学生生活体验,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里的细节,捕捉人物神态表情、动作举止,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让写作内容更具真实性与生动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往往最为鲜活,这些源于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可让学生写作时表达个人独特感受。比如在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校园观察日记”活动,指导学生每天记录一位老师或同学的独特表现,如严谨认真批改作业的语文老师,认真做值日的班干部,默默帮助他人的同学。观察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外貌特征、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思考这些表现背后体现的人物精神品质。学生通过持续观察和记录,逐渐形成对人物特征的敏锐洞察力,基于此写作时能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心得,互相分享独特发现,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拓展观察视角。

二、从范文赏析入手解读,掌握写作表达技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范文的写作手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还能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同时,优秀范文所包含的语言表达特色、谋篇布局方式以及细节刻画技巧等写作要素,也是学生可借鉴并内化为自身能力的宝贵资源。在范文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精妙之处,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解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进而领悟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整体的把控,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段落以及精彩句式展开重点分析[2]。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写传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从人物事迹选取、细节描写、语言特色等多个维度来开展教学工作。比如在讲解人物事迹选取的时候,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挑选最能呈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在进行细节描写教学时,着重分析怎样运用生动具体的细节来呈现人物性格特征;在分析语言特色时,引导学生体会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此外,教师还可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去改写某个片段,在实践中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

三、创设多样化的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动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去感受四季交替、日月运转所带来的景观变化。还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出仿佛身临其境般的写作氛围。在写作教学进程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促使学生思考,激活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在此根基上生成全新的认知结构。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西湖四季风光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感受西湖之美。接着引导学生思索“怎样把眼前美景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核心问题。然后教师可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交流各自对西湖景色的独特感受,在交流期间不断丰富自身的观察视角。同时教师也可适时引入优秀作家笔下的西湖描写片段,指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表达技巧以及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时不应简单要求学生“写一处景色”,而是可设置更为具体的情境,比如“假设你是一名导游,请用生动的语言向外地游客介绍西湖的秋日风光”,既明确了写作对象,又赋予了学生明确的写作身份,让写作活动更具真实性与趣味性。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导游展示”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指导学生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表现力

修辞手法对于提升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有重要的作用[3]。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精准把握各类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运用场景,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喻、拟人等基础的修辞手法,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排比、对偶等相对复杂一些的修辞手法。同时,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修辞手法的审美认知,让学生明白修辞手法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要与写作内容、表达意图以及情感基调相互契合。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抒情》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描写春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相互配合:当春风拂过脸庞时那种温柔的触感,可以用拟人手法,把春风描写成“轻轻抚摸着脸庞”;绿叶在阳光下闪烁的样子,可用比喻手法,将其比作“翡翠般闪耀”或者“碧玉般灵动”;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可用排比句式来突出春色的层次之美。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修辞手法诊所”活动,让学生互相点评、修改作文中的修辞运用,在交流和探讨之中提升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注重写作过程的分层指导,培养独立写作能力

分层指导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既能实现因材施教,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与创作能力。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写作基础及个人特点,要制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再据此设计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基础层面重点关注写作基本功训练、遣词造句、段落构建等基本技能;提高层面着重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引导其掌握选材、立意与谋篇布局技巧;而拓展层面则要注重写作个性培养,鼓励学生形成独特写作风格。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教学为例,教师可采取三个层次教学设计:第一层次指导学生掌握论证基本概念与常见论证方法,着重训练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基本运用;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恰当论证方法,能依论题特点合理安排论证顺序;第三层次鼓励学生在论证中融入个人见解,灵活运用类比论证、反证法等高阶思维方式。具体实施时,教师要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相应写作训练任务,注意及时反馈,帮学生认识自身写作水平,明确提升方向,这种分层指导模式让每位学生可得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指导。

结束语:

总之,写作技巧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创新。通过多维度教学策略整合,既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又留意写作能力螺旋式提升。未来写作教学应更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写作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刘文莉.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技巧教学指导探究[J].求知导刊,2025, (10):38-40.

[2]石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18):41-44.

[3]张雪穹.初中语文写作技巧指导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4,20(02):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