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汪海霞
黄冈市减灾备灾救灾中心 438000
引言
随着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其已迫切需要一种依托数据和围绕目标的测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会计档案具有连贯性的系统性和可追溯性的特性,其是测评公共服务效益水平的主要数据资源。然而,现阶段有些单位依旧存在档案应用效率低、应用碎片化、数据融合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公共服务类组织测评水平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将会计档案有效地结合进公共服务类组织效益评价的体系中,不仅能够提升财政资源分配效率,还能够推进公务组织内部控制和职责落实的工作走向标准化。
一、会计档案的定义
会计档案指的是政府机关或团体在日常开展的金融行为以及商业行为过程中形成的保管和学习价值的原始性会计资料、账簿凭证、财务账单及其相关的汇报文档等内容。包括预算编制情况、收支情况、财产情况以及最终的决算情况等,都呈现出完整性、系统性和真实性,这些是整个部门全方位的经济性经营活动记录。会计档案不仅仅是在会计管理监督上有着原始的作用,还在财政监督、效益监督以及资金运用绩效评定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效用。随着信息化档案系统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会计档案的应用效能和参谋绩效管理工作能力也变得愈加增强。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一)会计档案在预算执行与资金绩效分析中的应用
会计档案记录了预算建立以及资金如何投入不同项目等整个过程的信息,它为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提供了得以展开进一步深度分析的数据来源。在某省自然资源厅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中,稽核人员凭借单位会计档案中的原始凭证以及相关支出凭证,详细了解预算资金的实际执行情况,是否存在执行缓慢、结余资金没有按规定程序分配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再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上级,便于相关主管部门作出相应处理。事例表明,会计档案不仅确保了预算数字的真实性,而且支持了资金运行效率的量化分析,进而让财政资金更倾向于对表现突出项目进行支持。除了以上目的之外,从档案数据分析还能够定量对比分析,有助于制定下年度的预算安排。
(二)会计档案在资产使用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大量资产种类多样化且缺乏计量的实际问题,会计档案则是单位有关财产投资和使用最直接的材料。在一个高校实验室仪器利用率测评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通过查阅资产清单、账册凭证和日常使用记录,发现实验室中的几类器材一直处于闲置状态,这些与购买这些器材的初衷相矛盾。针对这几种仪器利用现状的分析,结合会计档案记录信息,资产管理部门给出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资产利用率的一系列建议。这个例子表明充分翔实的会计档案为资产的效益测算提供了基础,便于完善资产配置管理的制度。通过有效的会计档案跟踪审计信息,建立资产使用预警机制,推动资产管理从“结果评价”走向“过程控制”。
(三)会计档案在绩效审计与结果追溯中的应用
为履行好绩效审计职能并对绩效审计结果、责任主体追责分析和问责,必须对绩效审计过程及其结果等开展及时全面的财务和业务信息链。其中以会计档案为代表性材料来实现这个过程。在某地民政局审计中,审计组通过对会计档案获取该项目预算如何经过批准、具体使用多少金额、报销审批单据等相关资料,由此实现了对某社会救济基金使用效益审计,并发现了不合规使用资金和项目缺乏必要审核过程等问题,指名责任人员,并将引发政策调整。这是一个实例说明会计档案保证对绩效结果依据性同时也提供绩效责任溯源和改进优化方案的一种支持材料。会计档案作为审计依据,不仅增强了审计的深度和说服力,也为构建长效监督机制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一)提高绩效评价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验证性
对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对比性要求是绩效评价的科学性,这主要通过会计核算记录完成,记录的包括由预算是怎样编制、执行到结束时结算所形成的全过程的数据,以克服和杜绝数据的来源不清晰和信息不公开等情况。由于数据具有可追溯性、信度,因而能够提升数据结果的说服力,有利于第三方评价和检验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取得可参考统一数据依据,在多机构参建的情况下通过会计核算记录能有效地汇集负责人负责财务活动过程的数据,从而提高了横向对比的准确性,同时可以促使绩效评价工作从直觉走向数据型评价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为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持续性的改进提供了基础,同时提升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实施的效率。
(二)增强绩效评价过程的规范性与透明度
借助会计档案材料,以实现标准化数据为基础构造对相关阶段的绩效评价,使整个评价更加条理化和公开化。这类原始文簿及财政账单能够更直观地展现每一个费用或资产工作所经历的核准程序、进行基础以及现实运用情况,有助于核查者在绩效评价中对内容全部核查和滤除主观倾向性,使得评价更为合理。同时,会计档案材料以信息化管理中存取调用更为方便有效,得以实现绩效评价过程“有来源、有去处”的效果,有利于结果再次查证、异议反映、公众监督,明显提升绩效工作的一致性及公开性。以后随着电子凭证与智能档案系统的更加完善,绩效评价也会更加实时和快速。
(三)提升绩效管理的科学决策与责任落实水平
绩效评价不仅是考核成果,还是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实现组织内控升级的管理工具。基于会计档案的实时有组织性的会计档案,可以对单位预算是否合规、资金运用是否高效、资产管理是否有效等情况予以客观地剖析,从而为领导调整策略、优化投资组合提供依据。会计资料也是绩效考核中明确责任的关键性载体,可以明确工作内容,强化激励约束作用。例如,在绩效目标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可依据这些记录追溯到责任环节和责任人,形成工作循环系统,实现单位治理形态的现代转型。特别在绩效成绩与资源配比关系日益明晰的环境中,会计档案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结语: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进绩效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会计档案作为一种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载体发挥着根本支持、辅助监督等重要作用。通过将会计档案纳入绩效评价管理中,让绩效评价更加准确有效、结论合理经得起检验的同时,也让“预算做了什么、资产做了什么、审计做了什么”的结果更有理、更有据。在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发展进步与智能化技术运用的带动下,会计档案的作用会发挥得更好。长期而言,必须在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和人才培育三个环节下功夫,才会使会计档案在绩效评价的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凸显,进而推动单位管理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志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与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销售与管理, 2023(9):102-104.
[2]姜琳.信息系统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以乳山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 024(020):P.55-56.
[3]周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学, 2022, 5(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