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中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
郑桂斯
身份证号:321028197803226411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多目标优化调度;智能算法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传统能源面临的环境与资源压力,智能微电网凭借其能够整合分布式电源(如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小型水电等)、储能装置和多种负荷的优势,成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智能微电网可在并网或孤岛模式下运行,通过灵活的能量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可靠供应。然而,由于智能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间歇性与随机性、负荷需求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能源设备运行特性的差异,如何实现多种能源的合理分配与协调运行,成为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面临的关键挑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融合了电力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能够为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提供先进的监测、控制与调度手段。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中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对于提高智能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环保性与可靠性,推动能源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影响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多目标优化调度的关键因素分析
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的多目标优化调度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从电源侧来看,分布式电源的特性是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受光照强度、风速等自然条件制约,其输出功率具有显著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难以准确预测,这使得能量调度需充分考虑其不确定性,预留足够的备用容量以保障供电稳定。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成本也存在差异,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设备投资后运行成本较低,而燃油发电机虽灵活性高但燃料成本较高,这些成本因素直接影响能量调度的经济目标。储能装置的容量、充放电效率、充放电功率限制以及使用寿命等特性,同样影响能量调度策略。例如,在分布式电源出力过剩时,需合理控制储能装置的充电功率,避免过充损害设备;在负荷高峰或分布式电源出力不足时,及时调度储能放电以满足负荷需求。负荷侧方面,用户用电行为的多样性和随机性导致负荷需求动态变化,不同类型用户(居民、商业、工业)的用电规律和负荷特性各不相同,需对负荷进行准确预测和分类管理,以实现供需平衡。此外,电网电价政策、环境约束条件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等因素,也会对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的多目标优化调度产生重要影响。
2.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构建
为实现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的多目标优化调度,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构建综合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经济成本最小化、环境效益最大化和供电可靠性最高化为核心目标。在经济成本目标函数中,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成本、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成本、与大电网交互的购售电成本以及设备的维护成本等。环境效益目标函数则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导向,量化各类电源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通过优化调度降低整体环境负荷。供电可靠性目标函数通过保障关键负荷供电、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等指标进行构建。模型的约束条件涵盖功率平衡约束,确保智能微电网内电源发电功率、储能充放电功率与负荷功率保持平衡;设备运行约束,包括分布式电源的出力范围、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限制和容量限制等;以及电网安全约束,如电压幅值和频率的允许波动范围等。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中的传感器、通信网络和控制器,实现对智能微电网内各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的实时采集与传输,为模型的准确构建和优化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3.智能优化算法在智能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求解中的应用
针对构建的智能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传统优化算法在处理复杂非线性、多变量问题时存在局限性,因此采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粒子群优化算法(PSO)通过模拟鸟群觅食行为,利用粒子在解空间中的位置和速度更新,寻找最优解,具有算法结构简单、收敛速度快的特点;遗传算法(GA)基于生物进化理论,通过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在全局范围内搜索最优解,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将这些智能优化算法与多目标优化理论相结合,如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能够有效处理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得到一组 Pareto前沿解集,为调度决策提供多种可行方案。在算法应用过程中,根据智能微电网的实际运行参数和约束条件,合理设置算法参数,通过迭代计算不断优化调度策略,使模型在多个目标之间达到平衡,实现智能微电网能量的高效优化调度。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多目标优化调度中的案例验证
以某实际智能微电网项目为例,对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进行仿真验证。该智能微电网包含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储能系统以及居民、商业等多种类型负荷。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搭建智能微电网仿真模型,输入实际的分布式电源出力数据、负荷预测数据以及设备参数等信息。分别采用传统调度策略和本文提出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进行仿真对比。结果显示,在经济成本方面,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使智能微电网的日均运行成本降低了 18% ,主要通过合理安排分布式电源发电顺序、优化储能充放电计划以及减少与大电网的高价购电实现;在环境效益方面,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 22% ,得益于优先利用清洁能源发电,降低了燃油发电机等传统高污染设备的使用频率;在供电可靠性方面,关键负荷的供电中断次数减少了 35% ,通过优化储能调度和合理分配电源出力,有效应对了分布式电源出力波动和负荷突变情况。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结束语:本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中的多目标优化调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智能算法求解,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智能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环保性与可靠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精确处理、多目标权重动态调整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结合新兴技术,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推动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技术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基林,余林兴,别玉,等.孤岛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综述[J].发电技术,2025,46(02):370-385.
[2]雷基林,余林兴,别玉,等.孤岛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展望[J/OL].发电技术,1-15
[3]何尚洋.基于联邦强化学习的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