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大学生国家稳定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

格根图亚 奇麟阁(通讯作者)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以筑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高等院校面向当代大学生落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以推进祖国家安全稳定的具体策略。理论研究表现,要想筑牢(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需要提升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际教科研能力,又需要多元协同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安全教育,发挥课堂优势、实践优势和平台优势。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稳定教育;大学生

引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并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不过,从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发展以及我国近年的实践中了解到,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浓厚的时代属性,这就意味着高校在落实培养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需要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持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以便于提高培育效率。

1.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现状

立足大学生视角分析,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盖多个层面的理念,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这些理念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1]。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家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能够带动身边同学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等。所以,高校有责任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以此助力国家安全稳定。

2.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模式

参考“多维”实践教育纲要,引入项目驱动、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并形成以 “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多维(课内外、线上下、校内外)”为辅的教育实践路径体系。这一模式体系,不仅丰富了大学生进行社会参与和自主式学习的机会,还可以引导大学生筑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养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具备分享精神和创新和实践能力。

2.1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关元素渗透到课程中

从理论教育层面分析,高校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必要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研讨等引导大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价值理念等理论内容的认知以及深度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此,提出以思政、大学英语、语文、美育等方面的课程为主要载体,专业课为次要载体,将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的元素有机融于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路径,旨在发挥课堂育人价值,实现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度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目标。

2.2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实践教育

从实践教育层面分析,高校培养当打(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仅要求其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还鼓励其以切实可行的方式投身到事关国家安全稳定的如不同规模、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社会实践中,以亲身体验和感受的方式对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形成新的认知和理解,以此同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等[2]。因此,提出基于历史、文化、生活、心理、社会等不同维度,利用校内、校外的资源优势、场地优势等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的教学路径。比如,立足文化交流与融合维度,结合地方民族文化,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立足生活维度,结合地域的生活习俗、特色服饰、传统体育等设计实践活动;立足心理健康维度,聚焦大学生密切关心的现实问题,举办以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2.3以数字化平台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深度融合网络与生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所以,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落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时,需要综合利用这两种方式,即以网络与生活相互结合的形式,提炼基本要素并实现对要素的最大化利用。例如,梳理北京冬奥会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围绕“56个民族传递国情”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技,从网络和生活中整合其他要素并进行实践。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强化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能力,还可以推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及边疆地区的稳定。

结语:本次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与国家安全稳定教育有机融合的思想;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度,探讨大学生在国家安全稳定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安全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秉承多学科交叉的理念,多维度协同研究这一主题,其研究成果对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安全领域的学科理论以及促进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安全稳定工作的实际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此外,还为高校创新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安全稳定教育提供参考,这对于加深大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星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任务,途径与方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0(4):29-38.

[2]朱晶,胡彩云.新时代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1(2):59-64.

课题项目:2024 年度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编号:2024S046

作者简介:格根图亚(1970年4月)女、民族: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职称:高级,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