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魏安平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兴平市 713100
一、引言
作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化工行业支撑着国民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生产过程中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性,危险源点多面广,危害因素交织,生产技术多样、复杂。化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是预防事故、保障生产安全的核心抓手,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多维度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责任、安全态度、安全制度、安全标准和安全素养的活动方式,构建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新格局,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目标。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目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以员工素质提升为根本,以观念转变为导向,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安全文化体系,规范作业行为,实现人、机、环的协调统一。其核心目的是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推动企业安全、和谐、规范、高效发展为目的。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管控生产全流程风险要素,建立特色鲜明的安全文化体系,确保各类危害因素全程受控,最终实现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途径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过理念培育、水平提升和成效深化三个阶段,最终实现安全文化的深植厚培。
(一)理念培育阶段
1.健全制度,提炼理念,推动安全文化落地。
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本管理",通过制度与文化双轮驱动,一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通过完善标准规程体系、风险防控体系、考核监督体系,用制度固化安全理念,让制度要求转化为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培育行为习惯,使规范成为自觉。通过健全安全规章、完善作业标准、强化风险预控,实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形成"制度约束-行为养成-文化自觉"的良性循环,打造"人人讲安全、事事重安全"的文化生态。
2.加强宣教,培养骨干,营造安全文化环境。
“用安全文化引领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这个源头抓起,通过“思想引导-认识提升-观念转变”三位一体的培育路径,丰富和提升企业安全文化。引入专家资源开展专项培训,组建文化推广先锋队,建设现代化安全实训基地,运用VR仿真,结合实物展示、声像影视、情景展示实物教具等创新教学手段,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矩阵,构建常态化安全培训体系,持续强化员工安全能力。实施生产场所视觉化改造,整合安全生产文化资源,利用显示屏、网站、内部刊物、电视、宣传橱窗、厂内广播、理念墙、警示区、安全文化主题长廊,以科学实效的宣贯方式和创新有效的宣贯载体,普及安全文化认知,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
(二)水平提升阶段
1.强化体系、全员参与、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文化如舟,制度为桨,适配则行稳致远”。在确立的安全文化理念指引下,重新审视并修订既有的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构建并优化与公司发展相符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格局,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引导和激励全员积极参与安全事务,主动承担安全职责,激发全员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工作热情,实现安全意识共鸣,通过流程优化和效能督导持续提升制度执行力。
2.创新方式、行为控制、丰富安全文化活动。
在安全文化体系构建中,创建适应于本公司安全文化属性的《安全文化手册》,通过广泛的学习与宣传,持续提升员工的安全素养和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自动管理。积极举办安全生产知识问答、安全技能竞赛、安全主题论文征集、安全知识演讲、安全生产知识答题、安全文化文艺汇演等安全文化活动,丰富安全文化活动内容,让安全文化深入渗透到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3.强化意识、筑牢屏障,实现风险动态管控。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体系作为防范化解系统性安全风险的关键抓手,将风险辨识评估的关口前置化、监测预警的精准化、隐患处置科学化有机融合,夯实风险管控各道屏障,开展靶向式安全对标排查,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事故案例复盘深化风险认知,开展“风险金点子”征集活动,培养员工识别隐患、分析风险、化解危机的实战能力,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使员工“知风险”、“会辨识”、“懂预防”、“能应急”。
4.树立观念、正向激励、促进安全文化建设。
培养员工的诚信与自律行为习惯,积极推行“隐患发现奖励”“安全生产违章举报”“安全生产承诺宣誓”等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工作。弘扬学习安全生产榜样精神,为员工设立生动具体的标杆,营造安全行为和安全态度的示范效应。把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绩效、安全生产任务与绩效直接挂钩,奖惩分明,全面激发所有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主动性和热情,真正地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
(三)成效深化阶段
1.加强引导、提炼整合、提升安全管理模式。
通过构建程序化的安全行为模型,改善现场安全管理状况,巩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果,不断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领导力,通过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消除员工行为缺陷,避免不经意行为和习惯性违章行为。通过创建“安全文化示范岗”、“安全生产先锋号”、“岗位技术能手”、“明星师带徒”等形式,激发员工安全生产过程中“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营造积极进取、和谐共进的安全文化氛围。
2.信息安全,智慧管控、助提安全文化品质。
充分应用“互联网+安全”信息化手段,引进设计先进、安全性能高的智能化工艺及设备,从本质上解决人的误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和完善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应用场景实时监控、态势分析、趋势预测及精准管控,对固定作业区实施全方位、全覆盖安全监控,出现不安全行为或安全隐患及时预警,通过安全隐患治理闭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零距离管理。
四、结束语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战略支点,是引领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引擎。企业应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拓展安全文化的渗透路径,增强安全文化的价值共鸣效应,将安全文化环境建设深度融入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营造企业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推动安全能力持续增强,构建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局面。
五、参考文献
[1]王磊.化工企业安全培训与安全文化建设探究[J].上海塑料,2024,52(5):64-68.
[2]顾亚斌.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2023(12):70-72.
[3] 李佰隆. 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运行[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2.
作者简介:
作者:魏安平,1975 年 10 月出生,男,江苏省徐州人,本科,注册安全工程师,安环质监部部长,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