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靳春燕
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 271000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根源可追溯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音乐学习中,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此外,情境教学法也与情境认知理论相契合。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学习应该与情境相结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音乐情境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音乐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实践性。音乐是情感的表达,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于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这种教学方式缺乏情境的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一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灵活,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机械的教学,没有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相结合,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认同感和亲近感。
再者,在教学评价上,过于注重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此外,部分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学设施和资源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为学生呈现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时,教师可以播放与乡村田园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宁静氛围。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将音乐作品与一个生动的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欣赏音乐。比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时,教师可以先讲述天鹅湖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节和情感,然后再让学生欣赏音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在歌唱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歌唱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歌唱。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卖报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卖报的孩子,在情境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歌曲中的人物情感,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比如,在教学《小红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红帽、外婆、大灰狼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从而更加生动地演唱歌曲。
(三)在音乐创作教学中的应用
在音乐创作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思维。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音乐创作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音乐创作。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让你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你会用什么样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春天的美好?”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创作一首简单的儿歌,然后进行展示和评价。在合作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完成音乐创作任务。
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以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程《春天举行音乐会》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情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春天的特点和自己在春天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在歌唱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扮演春天的各种角色,如春雨、春风、春雷、春笋等,通过角色扮演来演唱歌曲。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角色扮演中更好地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演唱效果也非常好。
在音乐创作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用音乐来表现春天的其他声音,如小鸟的叫声、小溪的流水声等。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和创作,有的小组用打击乐器模拟小鸟的叫声,有的小组用钢琴弹奏模拟小溪的流水声,创作了许多富有创意的音乐片段。
通过这次情境教学实践,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参与度也大大提高,不仅很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还培养了音乐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结语
情境教学法以其直观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特征,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激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其审美体验与创造能力,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教学转型。然而当前应用中仍面临教师情境创设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等现实挑战。未来,需从三方面深化实践:一是强化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情境设计工作坊、跨校教研等形式,提升教师对音乐文本与情境要素的整合能力;二是完善资源保障体系,学校可联合社区、文化机构构建音乐情境教学资源库,开发多媒体课件、乐器教具等实用素材;三是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将情境教学与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理念结合,构建"情境体验—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的立体化音乐学习生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法必将在激活音乐课堂生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为小学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周金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21(22):76-77.DOI:10.3969/j.issn.1002-3275.2021.22.033.
[2]薛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2,(04):140-142.
[3]蔡云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价值[J].乐器,2 024(4):62-65.DOI:10.3969/j.issn.1002-5995.2024.0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