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采矿工程中缓倾斜薄矿体的充填采矿法优化与开采效率提升研究

作者

鲜文春

身份证号:513022199812262738

一、引言

随着全球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易采、优质的矿产资源逐渐减少,缓倾斜薄矿体的开采愈发受到重视。这类矿体由于倾角平缓、厚度较薄,开采过程中面临着矿石回采率低、贫化率高、开采安全性差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等诸多难题。充填采矿法凭借其在控制地压、保护围岩、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传统充填采矿法在应用于缓倾斜薄矿体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亟需通过优化改进来提升开采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资源开采需求。

二、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特性及充填采矿法原理

2.1 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特性

缓倾斜薄矿体通常指倾角在 5° - 30 之间,厚度一般小于 3m 的矿体。其开采特性复杂,首先,由于矿体倾角小,矿石在采场内的自溜性差,增加了矿石运搬难度;其次,薄矿体的开采空间有限,大型采矿设备难以施展,机械化程度受限,导致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再者,在开采过程中,矿体与围岩的界限不易区分,容易造成矿石贫化;此外,缓倾斜薄矿体开采时,采场顶板暴露面积相对较大,地压管理难度增加,安全风险较高。

2.2 充填采矿法原理

充填采矿法是在采场回采过程中,伴随落矿、运搬等作业,及时用充填料对采空区进行充填的采矿方法。其原理在于利用充填料支撑采空区围岩,控制地压活动,防止围岩垮落和地表塌陷;同时,为后续回采作业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改善采场作业条件。充填料可以是尾砂、废石、混凝土等,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开采技术要求及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充填料和充填工艺。通过充填采矿法,能够有效提高矿石回采率,降低贫化率,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安全开采。

三、充填采矿法在缓倾斜薄矿体开采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充填采矿法在缓倾斜薄矿体开采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工艺方面,传统充填工艺较为复杂,充填工序繁琐,充填与采矿作业相互干扰,导致开采效率不高。例如,一些矿山采用的分层充填工艺,每回采一个分层都需要进行充填作业,且充填后需等待一定时间养护,才能进行下一分层回采,严重影响了开采进度。在充填材料方面,部分矿山由于缺乏合适的充填料来源,或者对充填料性能研究不足,导致充填料强度不够、流动性差,无法满足采场充填要求,进而影响采场稳定性和开采效率。在设备方面,适用于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的专用设备相对较少,现有设备在小型化、自动化、高效化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复杂开采环境下的作业需求。此外,采场结构参数设计不够合理,如采场跨度、矿柱尺寸等,影响了采场的稳定性和矿石回采效率。

四、充填采矿法优化策略

4.1 工艺优化

为提高开采效率,应简化充填工艺,减少充填与采矿作业的相互干扰。例如,可采用嗣后充填工艺,在矿块回采完毕后一次性进行充填,减少充填次数,缩短开采周期。同时,引入先进的充填技术,如高浓度全尾砂充填技术、膏体泵送充填技术等。高浓度全尾砂充填可提高充填料的浓度,减少充填料中的水分,降低充填体的泌水现象,提高充填体强度,且无需专门的尾砂脱水设施,简化了充填工艺流程。膏体泵送充填技术能实现充填料的远距离、大高差输送,且充填体不离析、不沉淀,可有效提高充填质量和效率。此外,还可优化采场回采顺序,采用分区、分段回采方式,使采矿与充填作业能够并行开展,进一步提高开采效率。

4.2 充填材料优化

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是提高充填采矿法开采效率的关键。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矿山自身的废弃物,如尾砂、废石等作为充填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充填成本。例如,通过对尾砂进行再处理,添加适量的胶凝材料,制备成性能优良的尾砂胶结充填料。另一方面,研发新型充填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制备环保型充填料,不仅解决了废弃物的处置问题,还能降低充填成本,提高充填体性能。

4.3 设备优化

研发和选用适合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的专用设备,提高开采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例如,开发小型化、多功能的凿岩设备,能够在有限的开采空间内高效作业;采用自动化的矿石运搬设备,如遥控铲运机、带式输送机等,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运搬效率。同时,加强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智能调度,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作业效率。

4.4 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对于提高开采效率和保障采场安全至关重要。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如 FLAC3D、ANSYS 等,对不同采场结构参数下的采场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综合考虑矿石回采率、贫化率、地压控制等因素,确定最优的采场结构参数。例如,优化采场跨度,在保证采场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增大采场跨度,减少矿柱留设,提高矿石回采率;合理设计矿柱尺寸和形状,增强矿柱的承载能力,确保采场在回采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要求,对采场的高度、长度等参数进行优化,提高采场的开采效率。

五、案例分析

某矿山开采的缓倾斜薄矿体,原采用传统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效率低,矿石回采率仅为 60% ,贫化率高达 25‰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矿山实施了充填采矿法优化措施。在工艺方面,采用嗣后充填工艺,将充填次数从原来的每分层一次减少为矿块回采完毕后一次,同时引入膏体泵送充填技术,提高了充填效率和质量。在充填材料方面,利用矿山尾砂和部分工业废渣制备成膏体充填料,降低了充填成本,且充填料强度满足采场要求。在设备方面,购置了小型凿岩台车和遥控铲运机,提高了采矿和运搬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在采场结构参数方面,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将采场跨度从原来的 8m 增大到 10m ,矿柱尺寸进行了合理调整。经过优化后,该矿山的开采效率大幅提高,矿石回采率提升至 85% ,贫化率降低至 15%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结论

充填采矿法在缓倾斜薄矿体开采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对工艺、充填材料、设备及采场结构参数等方面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开采效率,降低矿石损失贫化,保障采场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各矿山应根据自身矿体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水平及经济实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推动缓倾斜薄矿体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

参考文献

[1]颜岭,司马泽金. 采矿工程中巷道掘进技术与支护技术的探讨[J].低碳世界,2025,15(08):40-42.

[2]严森芳. 采矿技术在金矿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冶金与材料,2025,45(08):82-84.

[3]王晓冬.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8,30(08):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