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IM 为导向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肖聪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5
一、引言
科技发展使建筑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传统管理模式问题多,难以满足需求。BIM 技术能集成信息、协同管理,为信息化建设带来契机,研究其导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1 实现信息集成与共享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分散,BIM 三维模型集成各类信息,各参与方可基于模型交互信息,确保一致及时。如施工人员通过模型了解设计意图,业主掌握项目进展。
2.2 提升协同管理效率
传统模式下各专业协同困难,BIM 支持多专业协同设计与施工管理,设计师可并行工作解决冲突。施工阶段通过 BIM 5D 平台动态管理,各参与方协同工作优化方案。
2.3 优化项目决策
BIM 可视化与模拟分析功能支持决策。设计阶段可评估优化方案,施工阶段可发现风险,运维阶段提供数据精细化管理。
2.4 降低工程成本
BIM 从多环节降低成本,设计阶段减少返工,施工阶段精准采购,运维阶段提高维护效率。研究表明可降低成本 10‰
三、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各阶段的应用
3.1 设计阶段应用
设计阶段 BIM 是核心,设计师创建模型优化设计,各专业协同工作解决冲突。如某项目利用 BIM 解决管线碰撞,还可进行性能分析优化方案。
3.2 施工阶段应用
施工阶段 BIM 重要,准备阶段模拟场地布置,过程中用 BIM 5D 平台监控进度、成本、质量。如某项目提前完成进度、降低成本,还可用于安全管理。
3.3 运维阶段应用
运维阶段 BIM 模型用于设备管理,运维人员通过平台查询信息、制定计划。还可进行空间管理,如定位故障、监测能耗。
四、以 BIM 为导向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4.1 建立 BIM 技术应用标准体系
完善标准体系是保障 BIM 技术有效应用的基础。首先要制定 BIM建模标准,明确模型精度、信息深度、数据格式等,确保模型一致性与兼容性;其次建立 BIM 应用流程标准,规范各阶段应用流程与工作界面,明确各方职责与协作方式;此外还需制定 BIM 数据交换标准,解决软件间数据交互问题,促进全产业链信息流通。如国际 IFC 标准已通用,我国应结合国情完善相关体系,推动 BIM 技术标准化应用。
4.2 搭建 BIM 信息化管理平台
BIM 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载体。平台应具备数据存储、共享与协同功能,支持多用户在线操作,集成各阶段 BIM 应用模块,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同时具备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通过挖掘分析项目数据提供决策依据。技术架构可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性能与可扩展性。如一些大型建筑企业搭建的 BIM 云平台,实现数据云端存储与共享,各方通过互联网协同工作,提高了效率。
4.3 加强 BIM 技术人才培养
人才是推动 BIM 技术应用与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建筑企业应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建立 BIM 人才培养基地,开展相关课程与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内部要定期组织培训与交流活动,提高员工BIM 应用水平。此外,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如奖励取得 BIM 专业认证的员工,将 BIM 技术应用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积极性。
4.4 推动 BIM 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融合
将 BIM 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智能化水平。通过物联网连接建筑设备与 BIM 模型,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数据采集,为维护提供数据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项目全
生命周期数据,为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入人工智能实现 BIM 模型智能分析与预警。例如,智慧建筑项目通过 BIM 与物联网、大数据融合,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与节能效果。
五、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BIM 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5.1 面临的挑战
当前,BIM 软件的功能与性能仍有待完善,部分软件在复杂模型处理、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存在不足。不同 BIM 软件之间的数据兼容性问题依然突出,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影响协同工作效率。此外,BIM 技术对硬件设备与网络环境要求较高,一些中小企业因资金有限,难以满足 BIM 技术应用的硬件条件,制约了 BIM 技术的广泛应用。
许多建筑企业对 BIM 技术的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化管理理念,仍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对 BIM 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不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 BIM技术应用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同时,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对 BIM 技术应用的规定尚不健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增加了项目风险。
BIM 技术应用初期投入较大,包括软件采购、硬件升级、人员培训等费用,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负担较重。而且,BIM 技术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部分企业对 BIM 技术投资持观望态度。此外,目前建筑市场中 BIM 技术服务市场不够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也影响了企业对 BIM 技术的应用信心。
5.2 应对策略
鼓励软件开发商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 BIM 软件功能,提高软件的兼容性与性能。加强 BIM 技术相关科研攻关,推动 BIM 技术与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同时,政府与行业协会可组织开展 BIM 技术应用推广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服务,帮助企业解决 BIM 技术应用中的技术难题。此外,引导企业合理配置硬件设备,采用云计算等技术降低硬件投入成本。
加强对 BIM 技术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建筑企业对 BIM 技术的认知水平,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增强企业应用 BIM 技术的主动性。建立健全项目协同管理机制,明确各参与方在 BIM 技术应用中的职责与协作方式,加强沟通与协调,提高协同管理效率。加快完善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明确 BIM 技术应用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为 BIM 技术应用提供法律保障。
政府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应用BIM 技术,降低企业应用成本。引导企业树立长期投资理念,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评估 BIM 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对 BIM 技术服务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应用 BIM 技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六、结论
以 BIM 为导向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通过在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的深入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整体效益。然而,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技术、管理、经济等多方面的挑战。通过建立完善的 BIM 技术应用标准体系、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人才培养以及推动技术融合等建设路径,并针对面临的挑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能够逐步克服困难,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夏树豪.新形势下推进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J].居舍,2025,(17):158-161.
[2]宋健茂.智慧城市视域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探析[J].新城建科技,2025,34(05):196-198.
[3]刘利.基于 BIM 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成[J].山西档案,2025,(05):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