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齐在芹
献县教师发展中心 06225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初中音乐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要求。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等方面。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实践,以实现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强化审美感知培养
审美感知是音乐核心素养的基础。新课标要求初中音乐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聆听、演唱、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敏锐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例如,在欣赏古典音乐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感受不同乐器组合所营造出的独特音色和音乐氛围,体会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注重艺术表现能力提升
艺术表现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体现。初中音乐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机会,鼓励学生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活动中,自信地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演奏技巧,同时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使音乐表演更具感染力。例如,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合唱技巧,还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合唱表演中展现出良好的艺术表现力。
(三)深化文化理解与传承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新课标强调初中音乐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丰富的音乐文化素材,如民歌、戏曲等,通过讲解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民俗风情等,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文化的根源,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责任感。
(四)激发创意实践能力
创意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初中音乐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改编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创编简单旋律或歌词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进行创作;也可以组织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尝试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来诠释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情境创设策略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例如,在教授民族音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该民族的自然风光、传统服饰、民俗活动等视频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该民族的文化氛围中,再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又如,在学习歌剧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歌剧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仿角色的演唱和表演,感受歌剧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合作学习任务。例如,在合唱排练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声部练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共同提高合唱水平;在音乐作品分析课上,让小组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汇总形成小组的分析报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交流与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外,还可以运用探究式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等。例如,在学习乐器演奏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乐器的结构和演奏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演奏,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中,通过聆听、感受、想象等方式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例如,利用音乐教学软件进行节奏、音准等基础训练,软件可以实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如在线音乐课程、音乐视频等,让学生在课后也能自主学习音乐知识,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
(一)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在“中国民歌”单元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各地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及民歌片段,创设民族文化情境导入课程。随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演唱形式、歌词及文化背景,并进行汇报展示。还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通过民歌演唱比赛和歌曲改编,培养学生演唱能力与创意实践能力。同时,利用音乐教学软件和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助力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拓宽文化视野。
(一)教学效果呈现
本次教学实践成效显著,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歌,熟练掌握演唱技巧,深刻领悟民歌文化内涵,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并且在小组合作与创意实践中,有效提升了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实现了音乐教学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多重教育目标。
五、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定位,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策略,并将其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融合等策略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新课标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持续优化教学策略与实践,推动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丁岚.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今天,2022,(2): 4-6.
[2]刘芷岍.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OL].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5)[2022-05-01].https://www.cqvip.com/doc/journal/2010228871721157120.
[3]许晓艳.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5,(0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