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铁路运输站段职工培训的优化路径

作者

贺龙玲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站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满洲里市 021400

铁路运输站段通过做好职工培训工作,使职工能够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职业培训还可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铁路运输站段通过构建良好的培训体系,还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站段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铁路运输行业的整体进步,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一、铁路运输站段职工培训的意义

(一)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铁路运输涉及复杂的技术系统和密集的作业环节,任何一个岗位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通过系统培训,职工能够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流程和安全风险防控要点,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率,为铁路运输的“零事故”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二)提升运营效率

随着铁路技术的快速迭代,互联网售票系统、智能化调度系统、门吊智能化远控操作系统等信息化,对职工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训能够帮助职工快速适应技术变革,熟练运用新工具新方法,推动整个运输网络的流畅运转,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站段的经济效益。

(三)促进站段的长远发展

职工培训是铁路运输站段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铁路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站段需要面对客运服务品质升级、货运市场份额竞争等挑战。通过针对性培训,能够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懂服务、既通业务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助力职工的个人成长

铁路行业岗位专业性强、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培训不仅能帮助职工提升技能水平以适应岗位需求,更能为其提供晋升发展的机会。站段内部形成“培训-成长- 晋升”的良性循环,既能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也能减少人才流失,形成站段与职工共赢的局面。

二、铁路运输站段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不够精准

铁路运输站段的岗位体系复杂,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知识体系不一样,差别很大。但是,实际做培训需求调研的时候,常常没有深入了解各个岗位的核心职责和技能上的不足。大多用统一的调研模板来收集大量数据,很难准确知道不同层级职工的真实需求。

(二)培训内容更新不够及时

铁路行业技术更新很快,新的列车车型、通信信号系统、调度指挥技术还有安全管理规范相断出台。但铁路运输站段的培训内容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上,没有及时加入最新的行业情况和技术成果。同时,培训内容对政策法规的更新反应慢。培训教材和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赶不上政策变化,导致职工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合规要求,增加了运营中的安全风险和合规隐患。

(三)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铁路运输站段的培训教师在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内部的教师熟悉站段的运营和岗位特点,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在设计课程、和学员互动、讲授知识等方面能力不行。外部的教师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方法上有优势,但对站段具体的业务流程、设备型号和操作规范了解不深,讲的内容和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导致职工培训后很难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培训质量评估尚不够全面

铁路运输站段的培训质量评估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笔试和实操考核等方式进行。对培训效果的长期跟踪和转化评估不够。即时评估能很快知道培训的短期效果,可没法衡量职工在实际工作中用没用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训质量评估比较单一,大多只看职工的知识和技能,对职工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软实力的提升评估不够,不能全面反映培训对职工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另外,站段只是把评估结果当成对培训项目的总结,培训质量评估不能充分起到改进和优化培训工作的作用。

三、铁路运输站段职业培训的优化路径

(一)建立科学全面的需求调研机制

铁路运输站段应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需求调研机制。一方面,深入基层站段,与一线职工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知识技能提升的具体渴望。另一方面,结合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前预判未来工作所需的新能力,确保培训需求分析既贴合当下实际,又具有前瞻性。但在建立科学全面的需求调研机制过程中,要注重调研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除了与一线职工面对面交流外,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形式,广泛收集不同岗位、不同层级职工的培训需求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系统分析,梳理出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为制定精准的培训计划提供有力依据。

(二)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高效的信息收集平台,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行业内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精准捕捉与铁路运输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规范。同时,应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整理行业内新技术、新设备、新规范的出台,并迅速将相关内容纳入培训体系。还要与行业内权威机构、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及时获取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确保培训内容能够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另外,应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审查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和职工反馈,及时调整优化培训内容,确保其始终保持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严格的师资选拔标准,优先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的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建立常态化的师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之间开展教学经验分享和教学方法研讨,促进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还要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定期安排教师深入铁路运输生产一线挂职锻炼,让他们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了解最新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从而将实践经验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此外,还应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将教学效果、学生评价等纳入考核指标,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做好培训质量评估工作

在构建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时,不仅要关注培训后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职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绩效提升情况。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实际操作考核、工作成果评估等多种方式,全面衡量培训效果。同时,要加强对评估过程的管理,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外,收集职工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持续改进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红卫 . 铁路站段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国培训 ,2022(12):95-97.

[2] 张平 . 浅谈以培训计划为载体提升职工培训工作质量的实践路径 [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24 (03):30-32.

[3] 张金奎, 杨锋. 活化培训形式 创新铁路职工培训模式[J]. 中国培训,2023 (0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