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县级融媒体记者和通讯员如何增强沟通能力

作者

胡延平

新疆兵团第二师融媒体中心 841007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沟通能力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沟通能力更是县级融媒体记者和通讯员的核心素养,作为连接县域群众与外界的桥梁,记者和通讯员的沟通效果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贴近性、真实性,更关系到基层声音的有效传递。因此,增强沟通能力对做好县级融媒体工作至关重要。

一、沟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就职业而言,作为县级融媒体记者和通讯员需要沟通能力,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所以说,记者和通讯员的沟通能力更为重要。

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 · 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在我们这样努力去做而不断进步时,便会发觉:真正的自我正在人们心目中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形象,产生前所未有的震击。

总之,沟通能力是我们县级融媒体记者和通讯员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我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没有丰富、多样的采访素材,就没有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通常来说,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与被访对象的一次或多次交流、沟通的过程,是双方智慧的碰撞和思想与情感的交锋,也是经历与感悟的交融。可以说,要完成一个成功的新闻报道,主导采访的新闻记者必须掌握沟通的技巧,让对方乐于敞开心扉,最终挖掘出新闻素材,得到报道需要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因此,记者和通讯员应尽可能多地熟练运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才能在新闻实践中掌握先机。

二、工作如何进行沟通

世界著名的新闻大师海伦,斯诺曾经说过:“要采访一个人,尽可能先了解他,了解到像一个未见面的老朋友一样。待到见了面,又要有捷径,找到沟通对方思想的桥梁。”那么如何找到沟通对方思想的桥梁呢 ? 笔者认为新闻记者和通讯员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与采访对象沟通和交流前,应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明确此次采访的主题,然后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的专业、背景、喜好等等。寻求双方之间的认同感,拉近初次见面时彼此间的心灵距离。如果采访人对采访对象和采访主题一无所知、或者只是略知皮毛,那么有效的采访沟通将难以展开。要特别留意掌握一些快速与陌生人建立起沟通的技巧。沟通中态度要诚恳,提问需具体。比如询问产业发展时,不说 “你们村产业怎么样”,而问 “您家种了几亩果树?今年收成比去年好吗?”。通过针对性提问,结合共同兴趣点,让采访更高效,获取最鲜活的基层信息。

总之,县级融媒体记者和通讯员增强沟通能力,核心在于 “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从准备到交流,始终以尊重为前提、以共情为纽带,才能采写出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真正发挥县级融媒体连接上下、服务群众的作用。

第二,与采访对象沟通和交流时,要预选好采访时机与环境。人的心理情绪会影响到谈话的进行,所以,想要获得丰富有价值的内容素材,一定要在采访进行前与相关联系人等进行充分交流,为采访沟通做好准备。与基层群众沟通,平等与尊重是关键。县级融媒体记者和通讯员需放下 “架子”,以平视姿态交流,收起个人喜恶,用职业态度对待每一位采访对象。比如采访老人时,可先聊聊家常,再自然切入主题,通过情感互动激发对方的表达欲。

第三,以尊重为基础,确立采访双方之间平等的心态,注重与采访对象感情的交流,是采访人应该具备的职业修养,也是快速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捷径。采访人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面对任何一类采访对象,采访人都应收起个人的喜恶,用职业操守来约束自己,用平等、专业的心态面对采访对象。

三、如何提高沟通能力?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以为沟通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必须要熟练地掌握它、使用它。实际上,这种认识仅仅是从人的交际功能出发的。沟通是个“多媒体”——既可作为工具,同时也是心智能力的一种反映。例如,同样是说话,同样要表达一种意思,有的人会“妙语连珠”,而有的人却“词不达意”?这就是心智能力的差异。沟通不但可以使人用大脑思考问题,还可以随时用语言表达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说话时用语准确,修辞得体,语音优美,那我们从事各项工作会更加游刃有余,事业就会更加成功,人生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沟通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生存能力。新闻采访的途径多种多样,但大多数采访都是从人际交往开始。掌握灵活多样的采访沟通技巧,往往会使记者和通讯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多最有效的信息。根据笔者的采访经验,在民族地区采访,为了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做到以下两点十分必要:

(一)熟悉并尊重传统风俗习惯

对于记者和通讯员来说,要在基层从事新闻采访工作还需要磨炼过硬的生活基本功。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与民族群众相处,最重要的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热情好客是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通性,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民族地区采访首先要学会适应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采访前需了解当地婚丧嫁娶、饮食禁忌等习俗,避免因疏忽引发误解。

(二)把握群众心理

县级融媒体的新闻要 “接地气”,需深入了解县域发展差异、群众真实诉求。特别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记者和通讯员要想做好采访报道,必须要俯下身子,深入了解当前区情区貌,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对民族地区新闻采访的环境背景、发展差异性都进行仔细研究。同时,结合现实条件积极创新,在保证宣传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积极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从根源上去把握民族新闻的特质,从而准确地把基层和职工群众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反映出来。

除了以上两点,记者和通讯员还需要做到平等待人、以诚相见,要尊重对方,耐心听、仔细问,态度积极诚恳,以期寻找最好的切入点,从相同或相似的兴趣和利益出发,根据对象的特点和所涉及的问题,设计谈话的角度和谈话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取得最佳采访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