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业态融合场景下后勤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

作者

母昭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101300

引言:

随着多业态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传统后勤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创新后勤一体化管理机制成为必然选择。其不仅关乎后勤保障的有效性,更对整体运营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探讨如何在多业态融合场景下实现后勤管理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多业态融合下后勤管理现状

1.1 多业态融合的特点与趋势

多业态融合是当今商业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它将多种不同类型的业态,如商业、住宅、办公等,整合在一个较大的区域或者项目之中。这种融合的特点体现在多方面,首先是功能的多样性,不同业态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商业业态需要活跃的消费氛围和便捷的交通配套,住宅业态则更强调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其次是客户群体的多元化,不同业态吸引着不同的人群,这就要求在后勤管理上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

1.2 传统后勤管理模式的局限

传统后勤管理模式在多业态融合场景下暴露出诸多局限。传统模式往往是针对单一业态进行设计和运作的,缺乏对多业态融合环境的适应性。在资源配置方面,各个业态的后勤资源相对独立,难以实现有效的整合与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例如,不同业态可能各自配备一套安保人员和设备,而在多业态融合区域内,完全可以通过整合优化安保资源,提高安保效率并降低成本。在管理流程上,传统模式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不同业态之间的后勤服务对接困难,容易出现服务断层或者重复服务的情况。

2. 后勤一体化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2.1 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是后勤一体化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多业态融合的背景下,首先要对各类后勤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例如,对于人力资源,可以根据不同业态的需求高峰和低谷,进行灵活调配。在商业活动高峰期,可以将住宅业态相对闲置的安保人员调配到商业区域加强安保力量;对于物力资源,像办公区域和商业区域可能都有办公设备的需求,可以建立共享的办公设备仓库,实现设备的共享使用,避免重复购买。在财力资源方面,通过统一的预算管理,合理分配资金到各个业态的后勤项目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2 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

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对于后勤一体化管理至关重要。多业态融合下涉及多个部门,如物业管理部门、设施维护部门、服务供应部门等。要建立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首先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能交叉和推诿现象。例如,物业管理部门负责整体环境的维护和秩序管理,设施维护部门负责各类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服务供应部门负责提供各类后勤服务,各部门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工作。其次,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的会议、工作群等方式,及时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例如,在进行设施设备改造时,设施维护部门需要及时告知物业管理部门和服务供应部门,以便他们调整工作安排。

2.3 信息技术应用机制

信息技术应用机制是推动后勤一体化管理创新的有力手段。在多业态融合的后勤管理中,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例如,通过建立统一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将各个业态的后勤数据,如人员信息、设备维修记录、服务需求等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这样,不同部门和业态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和使用相关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设施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如对商业区域的空调系统、电梯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故障,能够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减少设备故障对运营的影响。

3. 创新实践的效果与展望

3.1 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升

通过后勤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在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管理效率方面,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劳动,使得后勤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例如,人力的灵活调配使得各个业态在不同时间段都能有合适的人员提供服务,而物力资源的共享也降低了采购成本和设备闲置率。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使得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减少了沟通成本和协调时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使得管理决策能够更加及时、科学。在服务质量提升方面,一体化管理能够提供标准化、统一化的后勤服务,不同业态的客户都能享受到相同质量的服务。例如,无论是商业区域还是住宅区域,都能享受到及时的设施维修服务和整洁的环境维护。

3.2 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

在后勤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员工对新机制的适应性问题。由于传统后勤管理模式长期存在,员工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对新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在理念和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员工培训,向员工详细讲解新机制的优势、目标和操作流程,让员工理解新机制对个人和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在新机制推行过程中,给予员工一定的适应期,并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适应新机制、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另一个问题是不同业态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在资源整合与共享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业态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

3.3 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对于后勤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首先要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与共享。随着多业态融合的不断发展,新的业态可能会不断加入,需要不断扩大资源整合的范围,将更多类型的资源纳入到统一管理体系中。例如,可以将一些新兴的绿色能源资源整合到后勤管理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要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除了现有的部门之间的协同,还可以探索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伙伴等进行更广泛的协同,构建更加完善的后勤服务供应链。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客服,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和准确性;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后勤数据的安全和可追溯性。此外,还建议加强后勤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多业态后勤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后勤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结束语:

多业态融合场景下后勤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合作与技术应用,提升了后勤管理水平。但仍需不断探索完善,以更好适应多业态发展需求,为各行业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霞 . 互联网背景下党校公共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J]. 中国新通信 ,2022,24(01):64-65.

[2] 李建彬 . 党校后勤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1,(18):107-108.

[3] 耿毅 . 新时代党校智能后勤管理设想 [J]. 区域治理 ,2019,(34):186-188.

作者简介:母昭,1974 年12 月,男,北京,大学本科,初级,研究方向: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