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探讨

作者

刘晓芳

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文物管理所 624200

文物属于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承载着历史信息,传承着人类文化。目前,小金县共有革命旧址、历史建筑、古桥等多种类型文物,其中两河口会议会址是记载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为反映长征的珍贵文物,沃日土司官寨经楼及碉反映了藏汉民族的文化交融,猛固桥、三关桥反映了古代桥梁修建的科技水平。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既要做好文物本体保护,还要利用好文物载体的教育作用和社会作用。寻找文物利用保护工作中的科学有效手段、发展模式,探索文物保护利用道路,是目前文物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文物保护的实践路径

(一)文物保护的科学化管理体系

文物需要科学的管理和制度的规范,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形成科学管理机制,建立保护规划、日常保养维护管理、安全巡查监控、应急抢险预案等工作程序,要落实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构建闭环的管理模式 [1]。管理制度的建设必须遵循文物保护的一般规律,遵循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坚持保护措施科学性、有效性的原则,同时关注经济性、可操作性。就两河口会议会址管理来说,该文物点的保护管理具有十分典型的科学管理范例,包括该文保点专门建立了资料档案,详细记录了建筑现状、病害情况及建筑环境等基础信息,制定专门的保护管理规定和管理制度,明确经常性保护工作日常巡查次数和内容,建立文物安全责任制;鉴于后部马房作为文保点唯一保存的建筑的现状,管理部门采取增加支撑结构、疏通排涝系统、控制参观人流等具体保护措施,制订定期监测评估、掌握文物保存状况变化,及时提出针对性保护对策的相应措施等。

(二)预防性保护技术的实际运用

预防性保护是现代保护理念的体现,对于文物来说,它是控制或改善保存文物周围环境的因素,减缓文物退化变质,预防性保护的技术措施包括环境控制技术、结构技术、材料保护技术等,它主要是从本质上消除或弱化影响文物安全的因素 [2]。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影响因素控制,结构技术包括建筑地基处理、建筑物结构加固、稳定性保护等,材料技术主要对文物表面进行处理、防潮防虫防霉等保护技术处理。例如,对沃日土司官寨经楼与碉的预防性保护,采用了现代技术手段,该组建筑群有着高原气候特点,在建筑群中存在着较多的威胁性因素,管理者对该组建筑采取了环境控制手段,在周围安装环境监测器,动态监控建筑物的温度湿度、风速变化情况;在处理木结构构件容易受潮发生变形现象时,采用了透气防水的材料处理屋面,处理后既可防止雨水下渗,又能保证木材正常呼吸。对于石砌墙体裂缝的处理采用了和原材料相似的修补材料,以保持修补位置与主体的协调性。

(三)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的创新实践

数字化文物保护和展示是一种运用数字化技术保存文物相关信息的方式,可以把影响最小化,尽可能地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数字化文物保护运用数字化技术完成文物信息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等工作,它需要应用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虚拟现实等相关技术完成数字化保护。数字化展示方式能够把展示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可以使人们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使文物保护和展示变得更为丰富和形象,使文物得到进一步发掘和研究,为文物的展示、科研提供更有效的方式和技术支持。比如两河口会议会址的数字化保护和展示工作走在前列,成为当前文物保护和展示的标志性实例。技术人员使用高精度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对尚存的马房建筑进行完整且准确的数字化记录、建模,包括记录了建筑的几何尺寸和几何形态、结构构造特征、建筑材料和构造的质地等信息。展示应用方面,开发虚拟现实体验系统,游客可以使用 VR 系统观看、体验历史上的两河口会议,了解两河口会议的重要性及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文物利用的实践策略

(一)文物教育功能的深度开发

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独特的教育性资源和社会性资源,强化文物的教育性开发是文物活用的重要方向。开发教育性应把文物的历史信息内涵和价值,采用丰富多样的呈现手段、开发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来弘扬文物的知识和精神。开发教育性要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参观者的知识背景、年龄层次、需求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及内容等,在教育活动中突出教育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高教育成效。比如达维会师桥、天主教堂同乐会遗址的教育性开发也取得了实效,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部门充分挖掘达维会师桥、天主教堂同乐会遗址的教育意义,开发了一系列革命史基本知识的陈列项目和红军长征线路图的展示、历史故事宣讲、历史人物讲解等内容,围绕不同年龄段的参观人群设计差异化的教育方案,给小学生们提供活灵活现的历史故事讲授、给广大党员干部上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课、给广大游客做通俗易懂的历史知识讲解。

(二)旅游利用的规范化发展

文物利用的形式有很多,文物旅游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其一能满足公众对文化文明的需求,其二还能为文物的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旅游利用要良性发展就应该对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对旅游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化开发,还应建立制度措施保障,保证不会因为旅游开发活动影响到文物的本体安全。旅游利用的原则是保护第一,因此要控制游客数量和游览强度,规范游客的行为,建设旅游设施,完善服务设施体系。猛固桥和三关桥的旅游利用实践反映了旅游利用规范化的价值。猛固桥和三关桥均为重要历史文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当地的旅游资源。管理部门制定了详细的旅游开发规划,确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了具体的游客参观要求和注意事项。为不影响古桥的承载能力,采取了限流措施,利用游客预约参观、错峰参观、参观日期安排等方式对参观量进行了限制,减少参观对古桥本体的损伤。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时远离了文物保护本体,旅游解说系统选择的方式比较先进,例如使用语音解说系统、二维码解说系统。二维码解说系统,较好避免了对文物本体的干扰。建立旅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才,定期排查旅游设施安全性,保证参观安全。

结语

保护文物与利用文物的实践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在利用中寻找文物事业发展的基点,在文物利用中寻找良好的支撑点。小金县文物资源丰富,拥有开展保护利用的有利条件。采用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保护技术、开发丰富的利用途径的保护利用方式,为小金文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保护文物与利用文物必须坚持保护是第一位的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做到合理利用,在合理的利用基础上保护,利用更要注重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科技创新、社会合力等,在创新中推动保护工作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生 , 李俊霞 . 甘肃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路径探析 [J].社科纵横 ,2024,39(3):126-133.

[2] 孙海刚 . 红色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广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及启示 [J]. 客家文博 ,2024(2):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