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企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探究
赵睿祺
山西交控金资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1.1 确立信息化建设目标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就是创建起一个全面、高效又安全的信息化平台,从而达成信访工作的数字化转型。这不仅仅要依靠技术上的更新换代,而且还要在管理观念以及工作流程方面做深入融合。拿引入大数据分析来说,可以对信访数据实施深入挖掘,进而预估并察觉到潜在的群体性事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给出的数据来看,国有企业在信息化创建方面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多,这就体现出企业对信息化转型的重视程度,通过改良资源调配,做到信访工作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
1.2 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国有企业开展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要树立起一系列基本原则,保证信息化进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展开。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信息化创建符合信访工作人员以及信访群众的实际需求,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并改善服务质量,比如采用用户满意度调查,搜集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和改良系统功能,让其变得越发人性化,方便化。其次要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信息化创建进程中,信访信息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务必被高度重视起来,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这个国家标准,形成起严密的数据加密以及访问限制机制,避免出现数据泄露或者被滥用的情况。再次遵守“开放共享”的原则,要创建一个统一的信访信息平台,让各种信息资源能够相互连接并高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从而加强决策支持的能力。如参照“互联网 + 政务服务”,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提高信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最后信息化创建要遵照“持续改善”的原则,要形成动态的评价与回馈机制,不断地对信息化创建的效果展开评价,及时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良。
二、关键技术与平台构建
2.1 信访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新形势下,国企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核心是高效、透明且安全的通信,其中关键技术涵盖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有助于国企处理并分析大量信访数据,进而找出信访问题的模式与趋势,为决策给予科学支撑,拿历史信访数据做例子,通过分析就能预估可能产生的群体性事件,提前做好应对办法。云计算给信访信息系统赋予了伸缩自如的运算资源,保证系统可以应付突然涌现的大流量访问,削减硬件投入与维持费用。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被用来自动归类信访内容,加快处理速度,而且能帮助信访工作人员察觉潜藏的紧急状况。区块链技术的采用可提升信访信息的不能修改性与透明度,保障数据真实、完整。
2.2 高效稳定信访信息平台的构建
国企信访工作信息化的关键是要创建起一个高效稳定的信访信息平台,该平台要应付大量的信访数据,而且还要保障信访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安全保存。某国有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做到信访信息集中管理,处理效率提升了 30% 以上,该平台采取模块化设计,可以灵活适应不同的信访需求。同时运用负载均衡技术,保证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用性,即便处于高并发状态也能正常运作,而且该平台还融合了先进数据分析工具,可以深入挖掘信访数据,为决策给予科学依照。
三、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3.1 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策略
国企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策略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做好详细的需求分析,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长远目标,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信访信息处理效率和准确度等。某国企在信息化建设第一阶段收集并分析了以往的信访数据,发现有 30% 的信访属于重复信访,于是他们在第二阶段着重开发了重复信访识别系统,从而减轻了工作负担并且提升了处理速度。其次秉持“渐进式发展”观念,也就是按阶段逐步前行,每一阶段都要明确具体的里程碑及可度量的指标,拿第二阶段来说,可以规划为搭建起一个初步的信访信息平台,达成信访事项的电子化记录并完成初步的自动处理。再次在执行期间,人员培训与管理也是不能被忽略的部分,通过定时的培训及考核,保证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新的系统操作,而且还要采用激励手段,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信息化创建之中。某国有企业在第三阶段执行了“信息化创建先锋计划”,凭借给予那些在信息化应用方面表现优异的员工以奖励,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团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建设成效评价与优化是持续改进的保障,国有企业要形成一套科学的成效评价体系,通过定期的评价,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一直朝着既定的方向迈进。
3.2 信息化建设中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策略
新时期下国企信访工作信息化发展,不仅仅要求技术先进、系统稳定,还需要一支能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平台的国企员工团队,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国企信息化建设指南》提出的要求,国企应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培训,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国企信息化操作方法。如采用“70-20-10 学习模型”,指从70% 的时间里,来自工作上的挑战;20% 的时间与他人互动,来自他人的帮助; 10% 的时间学习,来源于课程与培训等方法提升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而且国企要定时给员工做技能评定,借助数据分析来判断培训效果,拿 KPI(关键绩效指标)来讲,可以用来衡量员工在信息化工作里的表现。从案例来看,某国企实行培训和管理策略以后,信访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提升了 30% ,员工的满意度上升了 25% ,信访工作的整体效能大大改善。
四、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评估与优化
4.1 构建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估体系
国企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成果评判体系是保证项目成功的要素,评判体系的创建要依靠明确的量化标准和定性剖析,从而保证能够全面体现信息化创建的实际效果。可以设置信访案件处理时间缩短率、信访信息系统应用率、用户满意程度等关键指标,通过搜集和剖析数据,对信息化创建的成果展开客观评判。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等经营手段,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全方位评判信息化创建国企运作效率,员工能力改善,内部流程改良,客户满意程度带来的影响。案例表明,采用平衡计分卡开展经营的组织,其信息化项目达成率提升了 30% 以上。
4.2 基于评估结果的持续优化策略
国企信访工作信息化创建成果评价及改良成为保证系统持续改进并适应不断改变需求的重要环节,通过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将信息化创建的成果予以量化,譬如借助用户满意程度调查,系统性能指标,处理速度等等数据加以评定。拿信访信息系统的信访案件处理时延来说,假如过去平均要 24小时,现在缩减到 4 小时之内,这就属于一个很明显的效率改善指标。采用平衡计分卡之类的经营手段,国企就能从很多角度(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来考察信息化创建成果。按照评定情况,国企可实行有的放矢的改良办法,更新硬件设备、改良软件算法、加强用户培训等,从而保证信息化创建一直符合组织目的和用户需求。
参考文献:
[1] 武群 , 冯永涛 , 姚斯傢 . 国有企业信访工作评价指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J]. 上海企业 ,2025,(04):22-24.
[2] 徐国玲 .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的对策 [J]. 现代企业 ,2023,(1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