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热动系统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苏晓义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锦兴电厂 山西吕梁 033600
在当前全球能源布局当中,火电依然占据关键席位。然而,传统火电厂运作时面临高能耗与大量污染物排放的挑战,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热动系统身为火电厂的心脏地带,其运作效能直接关系到全厂能源利用率及污染物排放状况。故而,研发并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推动火电厂热动系统优化改造,已是业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火力发电厂热力动力系统简述
1.1 系统构成
火电厂热动系统核心由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辅助装置等构成。锅炉燃烧燃料,化学能转热能,生成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旋转,热能变机械能;汽轮机联动发电机,机械能转电能。此流程中,各组件协同工作,实现能量转换与传递。
1.2 工作机制
燃料于锅炉炉膛内充分燃烧,释放巨量热能,加热并蒸发炉内水体,生成高温高压蒸汽。该蒸汽经管道导入汽轮机,于内膨胀做功,驱动汽轮机转子飞速旋转。汽轮机旋转促使发电机转子同步运转,在发电机定子绕组中诱发电感应势,进而输出电能。做功完毕的蒸汽自汽轮机排出,流入凝汽器冷却凝结为水,经给水泵循环送回锅炉复用。
1.3 当前能耗与排放状况
当前,众多火电厂热动系统面临高能耗挑战。其一,设备陈旧、技术滞后致使能源转换效率偏低;其二,运行管理缺乏优化,同样引发能源无谓损耗。排放层面,火电厂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污染物,严重危害大气环境。据统计,我国火电厂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全国总量显著,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二、创新节能减排技术
2.1 优化燃烧效率技术
2.1.1 研发新型燃烧器
为增强燃烧效率并削减不完全燃烧引致的能源损耗及污染物排放,科研人员设计了多款新型燃烧器。举例而言,运用分级燃烧原理的燃烧器,分阶段向炉膛内引入燃料与空气,促使燃料在各异区域完成燃烧过程。初期,燃料在缺氧条件下部分燃烧,由此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产生;随后,补入足量空气,确保燃料完全燃烧,进而提升燃烧效率。此类燃烧器能显著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达 30%-50% ,并同步提高燃烧效率 5%-10%s
2.1.2 提升燃烧控制策略的优化效果
引入先进自动化控制技术,精准调控燃烧过程。传感器实时监测炉膛温度、压力、氧气含量,据此自动调配燃料与空气量,维持燃烧最佳状态。如智能控制系统,依据负荷变化迅速调整燃烧参数,避免负荷波动致燃烧不稳与能耗浪费。相较于传统控制,优化策略使火电厂供电煤耗减10-20 克/ 千瓦时。
2.2 能量回收技术(余热利用)
2.2.1 烟气热量回收系统
火电厂排放的烟气蕴含丰富余热,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安装能有效回收此部分热量。常见的回收系统涵盖热管式及板式换热器等,它们借助烟气热能加热给水或空气,提升锅炉进水及空气预热温度,进而削减燃料使用量。以600MW 火电厂为例,安装该系统后,年余热回收量达 5000- 8000 吉焦,节省标煤大约 1500-2500 吨。
2.2.2 利用汽轮机乏汽余热
汽轮机排放的乏汽含有丰富低品位热能,传统做法直接将其释放至环境,导致能源严重损耗。现今,借助吸收式热泵等技术,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以供热或服务于其他工业生产。例如,北方部分火电厂回收此余热用于城市集中供暖,既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又减轻了冬季供暖对其他能源的依赖。据统计,采用汽轮机乏汽余热供热,可使火电厂能源综合效率提升 10%- 15%. 。
2.3 智能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
2.3.1 利用大数据与AI 实现监测与优化
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火电厂热动系统运行数据,涵盖设备运行参数、能耗及排放信息。深入剖析这些数据后,构建数学模型,并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实时监测预测系统状态。一旦系统偏离最优或出现异常,即自动调整参数以优化运行。例如,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学习历史数据,能预测设备故障时间,提前维护,防止停机和能源损耗。同时,依据实时数据优化负荷分配,确保设备最佳工况运行,减少整体能耗。
2.3.2 利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增强系统稳定性
自适应控制技术依据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及外部环境变动,自主调节控制方案,维持系统稳定运行。于火电厂热动系统中,鉴于负荷频繁波动、燃料质量不稳定等缘由,系统运行工况多变。运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促使系统敏捷应对这些变化,维持优良运行效能。如负荷骤增时,自适应系统能即时调整锅炉燃烧率与汽轮机进气量,保障系统功率输出平稳,同时防止不当调节引发的能源损耗及设备损害。
此外,自适应控制技术还能有效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在复杂多变的工况下,人工调节往往难以迅速且准确地响应系统变化,而自适应控制技术则能依据预设算法,迅速做出最佳调节决策,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这不仅提升了火电厂热动系统的整体效能,还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节能减排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3.1 技术投入成本及其投资回报率
部分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及应用成本高,限制了推广。例如,新型余热回收设备与智能控制系统采购、安装、调试费用昂贵,资金紧张的火电厂难以承受。且技术改造投资回报周期长,影响企业积极性。为解决此问题,政府可出台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则应强化技术经济分析,优选高性价比节能减排技术,合理规划投资,从而大大提升回报率。
此外,火电厂还可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如引入社会资本、申请专项基金等,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加强与技术供应商的合作,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技术支持,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在技术改造过程中,火电厂应注重长期效益,虽然短期内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将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合理规划投资,确保技术投入与回报的平衡,是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在火电厂广泛应用的关键。
3.2 技术适配性与系统集成
火电厂热动系统复杂,应用新节能减排技术时或存不兼容问题。如新设备接口、通信协议等与现有设备不符,致整合难。为应对,技术选型与改造设计时需详考兼容性,选高匹配度技术设备。并强化研发创新,开发兼容性强的节能技术产品,提升整合效率质量。同时,整合中应制详细方案,强化施工管理调试,确保新老系统顺利对接协同运行。
此外,技术集成过程中还需关注系统整体效能优化。节能减排技术虽各具优势,但集成不当可能导致效能相互抵消,甚至引发新的能耗问题。因此,在系统集成阶段,应进行全面的效能评估与测试,通过模拟运行、数据分析等手段,优化技术配置与参数设置,确保系统整体效能最大化。同时,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技能提升,提高其对节能减排技术及其集成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是保障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
总结
火电厂热动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实践对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高效燃烧、余热回收及智能控制等创新技术被研发应用并实践于生产中,可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成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技术应用虽存挑战,但是通过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努力与有效对策将促进其广泛推广,可以为能源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贡献更大的力量。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火电厂还需持续探索和研发更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为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兰林. 火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思路与举措[J]. 大众商务: 上半月,2021(9):0199-0199.
[2] 黄鑫 , 毛云峰 . 火电厂热动系统节能减排措施分析 [J]. 2020.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0.18.3724.
[3] 邸建廷 , 魏智诚 . 火电厂中热动系统的节能优化策略 [J]. 科技经济导刊 , 2016(18):1.DOI:CNKI:SUN:JJKJ.0.2016-18-072.
[4] 杨财裕 . 火电厂热动系统节能减排的措施分析 [J]. 企业技术开发 ,2017, 36(6):3.DOI:10.14165/j.cnki.hunansci.2017.06.028.